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届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质变必要准备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方法论要求必然结果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或优柔寡断知识结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点预览:考点1:发展的概念考点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过程)考点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发展的状态)课本P60--66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由简到繁人的认识:由浅入深自然界:由低到高都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原理:考点一: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普遍性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看问题。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旧事物是否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考点一:发展的概念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难点突破:(1)“刚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2)“力量强是新事物,力量弱是旧事物”(3)“有进步旗号和新颖形式的就是新事物”(4)“新事物存在是永恒的”理解发展的实质应注意几对关系(1)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的、上升的;二是倒退的、落后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2)质变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的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质变,一种是倒退的、落后的质变。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3)联系与发展的联系二者同为辩证法的总特征,且有着内在的联系。联系指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包含着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趋势,这就是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下列能体现事物发展的是:(1)“士别三日,刮目相看”(2)“生命在于运动”(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5)“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辩证法角度看,说明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B.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共一大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北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考点二: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1、为什么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克服…汲取…增添…);③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①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③旧事物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概括小结: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要求:①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进其成长;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和考验。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改革又“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表明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曲折的C.新事物能战胜旧事物D.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由于“改革会使绝大多数人受益”,因此A.改革符合客观规律B.改革具有旧事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C.改革的道路上不会遇到阻力D.改革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前途是光明的(D)(A)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状态: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个事物;而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的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考点三: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大小、速度、程度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共同点:都是事物矛盾引起的即矛盾的双方量变: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质变: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其他事物(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概括小结:1.【原理内容】2.【方法论要求】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原则。④学会优化结构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性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注意分寸,掌握火候,过犹不及,适度是美德之王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1.在平常感冒中,人们非常关注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其实,只要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则,以恰当的方式和剂量使用它,是不会引发恶性循环的。这表明①真理是一成不变的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④价值选择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2、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客观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解析】选C。“新雷第一声”此处比喻时机,要抓住时机实现“千红万紫”的质变,故C项应选。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观点错误。4.下列古语中的寓意,与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最具有一致性的是()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B.物极必反,过犹不及C.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提出: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与此所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有()①奢糜之始,危亡之渐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③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④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试题分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都是强调注重量的积累,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题中倡议也是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强调注重量的积累,故入选。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强调内因决定事物发展,而没有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②强调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故排除。2013浙江.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D解析: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2012江苏卷)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C(2012重庆卷)32.科学理论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买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试题分析:题中“科学理论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体现了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本文标题:2016届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8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