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届高三12月分推练习(四)(教师版)
试卷第1页,总7页2016届高三12月分推练习(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只能转化为化学能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D.蓝藻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也能产生ATP【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TP中的“A”表示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DNA和RNA中的碱基“A”都表示腺嘌呤,A项正确;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光能、电能等,B项错误;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发生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的过程,C项正确;蓝藻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也能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ATP,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诺如病毒由外壳蛋白和单链RNA组成,可侵染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功能破坏,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B.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C.其R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D.利用上皮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其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引起人体的免疫调节,B正确;诺如病毒由外壳蛋白和单链RNA组成,RNA作为遗传物质,储存着遗传信息,C正确;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的外壳蛋白,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结构以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2)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了假说演绎法(4)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是自变量,氢氧化钠扩散速度是因变量(5)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越多,纸层析时色素带的颜色越浅(6)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所选材料中,分裂期时间越长的,观察到染色体机会一定越大(7)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的减数分裂时期细胞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般不选H2O2溶液作为底物,因为H2O2溶液的分解易受温度影响;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不属于模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了假说—演绎法是正确的;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是自变量,氢氧化钠扩散到琼脂块内的效率是因变量;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则色素提取液浓度越低,纸层析时色素带的颜色越浅是正确的;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材料的分裂期越长,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数越多;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时,如果在试卷第2页,总7页显微镜下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就可观察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综上所述,只有(3)(5)正确,其余均错。考点:本题考查高中生物实验的基本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高中生物实验的实验原理、选材、方法步骤、变量分析和过程分析等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4.下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可表示水解酶通过溶酶体膜进入溶酶体内B.图中的溶质不可能是氧气分子C.图中的转运蛋白的形状变化一定需要ATP提供能量D.图示物质转运方式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载体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所以为协助扩散。水解酶是大分子,通过胞吞作用进入,A错误;氧气分子的转运方式是自由扩散,B正确;该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但此时载体蛋白性状的改变不消化能量,C错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名师点睛】理解脉络,弄清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5.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表示某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相对含量,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a~b段的细胞处于图丙中的f~g段B.具有图乙所示物质相对含量特点的细胞,仅处于图甲中的a→b段C.图乙中c、d、e依次代表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D.图甲中b→a段和图丙中的O~f段的主要特征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而图甲所示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因此其与图乙之间没有对应关试卷第3页,总7页系,A错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而物质含量处于丙图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因此其与图乙之间没有对应关系,B错误;图丙中的c、d、e依次代表染色单体、染色体、DNA,C错误;乙图中b→a段和丁图中的O→f段都表示分裂间期,因此这两段的主要特征基本相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名师点睛】解答此题(1)要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分裂间期更长,分裂期更短。(2)要熟记分裂期的特点: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赤道板,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形成细胞板)。6.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处施用()A.生长素类物质B.赤霉素类物质C.细胞分裂素D.乙烯生成物【答案】A【解析】烟草“打顶”破坏其顶端优势,侧枝部分生长素浓度降低而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因“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生长素类物质,抑制腋芽生长。故A项选出。【考点定位】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打破顶端优势。【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顶端优势,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赤霉素加快细胞的分裂,乙烯会加快果实的成熟。能合理解释顶端优势的成因,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生产实践中。7.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S基因频率(%)1050655012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依题意并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可知: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则s基因频率为90%,浅色个体(ss)的比例为90%×90%=81%,A项错误;从1900年至1960年,S基因频率在不断变化,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说明该物种发生了进化,B项错误;到1990年,该桦尺蠖还能进行基因间的交流,说明还没有形成新物种,C项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项正确。【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以桦尺蠖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的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二、综合题(题型注释)8.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试卷第4页,总7页(1)图一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图一中所示的[H]用于(具体生理作用)。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2)图二表示棉田内,棉叶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如果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均为36mg/dm2·h,则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其中C点时的呼吸强度为mgCO2/dm2·h。(3)图三表示一昼夜(0时至24时)在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内O2相对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①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率相等的点是。②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并说明理由。【答案】(1)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还原三碳化合物、与O2结合形成水③④FCA16.8(3)①B、C②否密闭装置内的O2含量比实验前低(番茄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解析】(1)图一中,①过程水分解成还原H,说明是是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③过程产生水,说明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图一中所示的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的还原三碳化合物,呼吸作用产生的[H]用于与O2结合形成水,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生命活动,而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只能用C3的还原,因此选③④。(2):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速率为8mg/dm2•h.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均为36mg/dm2•h,根据光合作用总反应式,6CO2→C6H12O6,假设C、F两点光合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为x(实际光合速率),则180:264=36:x,求得x=52.8mg/dm2•h,进一步可计算得到F点的呼吸速率为52.8(实际光合速率)-32(净光合速率)=20.8mg/dm2•h,C点的呼吸速率为52.8(实际光合速率)-36(净光合速率)=16.8mg/dm2•h,所以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F>C>A。(3)①在B点之前氧气的相对含量降低,在B点之后氧气的相对含量升高,所以在B点上氧气的含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呼吸等于光合,在C点之前氧气含量增加,在C点之后,氧气含量减少,所以在C点上,氧气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光合等于呼吸。②由于D点低于A点,说明番茄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呼吸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9.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据图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分别是______、______。由此说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试卷第5页,总7页(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12月分推练习(四)(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