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讲英国的制度创新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颁布《大宪章》以限制王权,并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壮大。3政治前提: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之争。2.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3.影响1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2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形成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行政职责。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2.原则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3.发展: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逐步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变成了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英国政府组织结构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2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2)影响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②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归纳总结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主题一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中权力的变化时间国王议会内阁“光荣革命”前拥有几乎一切权力批准征税权最高咨询机关《权利法案》颁布后主要拥有行政权立法权等;高于王权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18世纪中叶内阁制形成后“统而不治”又拥有了行政监督权行政权19世纪70年代后-权力缩小,失去绝大部分立法提案权、一部分立法权及财政权,行政监督作用缩小权力膨胀,拥有行政权、绝大部分立法提案权、一部分立法权及财政权,议会对其行政监督作用减小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影响项目影响内容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对外扩大了对外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讲史料史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功绩是建立了一个开放体制的资产阶级政府。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新的政府推出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直接干预经济,促使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现代化环境的形成。英国较其他地区或国家更早地出现了“工业化的社会环境”,这是使它率先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导读史料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利于工业化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练史料史料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1730年艾格蒙特勋爵评论首相沃波尔探究你如何理解史料中“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句话的含义?答案表明18世纪中期,英国首相的职位已确立,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英王失去了行政权,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主题二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①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②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2)趋势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②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讲史料史料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①。”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内阁还逐渐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②,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导读由史料信息①可以看出作为国家元首的英王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无权废除法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由史料信息②可以看出,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是最高立法机关。在代议制的发展过程中,内阁和首相的权力不断上升,同时受政党政治的制约。练史料(2013·四川高考,节选)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1)根据史料,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2)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答案(1)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2)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逐步完善等。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D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在迎立威廉的同时,还拥立被驱赶的詹姆士二世的女儿,议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这场政变,即“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选D项。A、B、C三项不能体现议会的真实目的。2.(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3.(2013·海南高考)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答案D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法律,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国王印章,而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项。4.“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情景可以判断材料所说的“这个国家的准则”是指《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故A项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完善是在18世纪,故B项错误;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是在责任内阁制完善之后,故C项错误;英国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不是首相,故D项错误。5.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答案A解析“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使追究国王责任有了法律依据,通过追究签署大臣的责任,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故B项错误;该法案不一定能保证国王不犯错,故D项错误。考点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1政治前提: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2邦联困境:松散的邦联难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3面对新题:面临加强中央集权与确保共和制是美国面临的新问题。2.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新宪法。3.原则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保留较大的自主权。2分权制衡原则:作为国家权力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3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4.影响1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2美国成为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3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北美新体制的发展和完善1.宪法修正:内战结束后,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2.两党制: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主题美国民主政体的三大原则(1)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遵循的三大原则①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③联邦制原则——一个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2)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大原则①联邦制赋予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②三权分立制度对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③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些都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讲史料史料一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①须呈送合众国总统……②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导读史料中①体现了政府与国会分权制衡的特征。②体现了总统与国会分权制衡原则。史料二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1787年美国宪法》导读史料表明了议员均由各州选民按一定规则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民主原则,也有利于平衡各州关系。史料三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长期坚决斗争,1791年,美国国会批准生效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请愿等自由。导读史料反映了宪法最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4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