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6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十七)
24.古代民众生活困难的现象屡见不鲜,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25.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D.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26.下表是1881-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公里)4171.22746.11042.41042.4占总里程比例46.3%30.5%11.6%11.6%A.洋务运动直接推动了中国的铁路修建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根本无从发展C.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27.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28.“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为此,中国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改善同日本关系C.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D.参加不结盟运动29.新中国实行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际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为37.97‰,1956年更降至31.90‰,而在1963年和1964年则分别达到43.60‰和39.34‰。材料中出生率增高的原因是A.经济困难后出现补偿性生育B.大跃进运动影响到生育政策C.人民公社导致人口出生失控D.农民生活富裕推动生育高潮31.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32.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设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哇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A.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D.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33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缎材料是用来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4.“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这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69—1974年任总统)的墓志铭。尼克松在任总统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结束了越南战争,同苏联强调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缔造“和平”的实质是()A.美国对外战略目标的根本改变B.以和平为幌子推行霸权主义C.淡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D.实力相对下降下的战略调整35.“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关注的是直接暴力的不在场,希望通过谈判和调解而不是武力手段来解决争端;“积极的和平”,则意味着消除了饥饿、暴力、对人权的威胁、难民问题、全球环境污染等对和平的威胁,它意味着创建了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在其中富裕地生活和体面地生存。下列属于“积极的和平”的是A.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冷战C.朝鲜战争D.建立福利保障体系40.(25分)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中华伦理言行出处“仁”董仲舒: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春秋繁露》“义”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资治通鉴》“礼”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咸鱼鳖之长。《逸周书》“信”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材料二美国西部的生态变化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绎济凋敞,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己经深陷困境。——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材料三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8分)(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12分)(3)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认识。(5分)41.(12分)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请任选四国中的一个国家,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描述其GDP年均增长率走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变化的原因。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883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赔偿法,1889年又实行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影响巨大,紧接其后,一系列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都纷纷出台,有些美洲国家亦接踵而起。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空前迅速发展的时期。——任一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要》材料二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理念已经传入中国,政府劳工立法中也已出现“劳动保险”的概念及有关劳工保障的条款;从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发展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行有《慈善团体监督法》《救灾准备金法》《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等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立法已开始迈上了现代化门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国民政府社会部的成立为转折点,中国近代社会立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社会救济法》《职工福利金条例》等社会立法,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原则》,为构筑中国近代社会保障法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时其欧美国家纷纷出台社会保障立法的原因和目的(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发展的原因(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裁专制转化。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制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郑佑新《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材料二1897年,孙中山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视域下的“共和”与专制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异种”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希望能“驱除赵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共和”。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自称:“龟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的态度。(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态度不同的原因。(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摘编自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莫尔(1478—1535年)是英国16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其名作为《乌托邦》。他向圈地的资本家们说道:“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光啦!”他借拉斐尔的口说:“假使私有制度存在,假使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以为国事的进行就不可能公正顺利。”在他的乌托邦世界里,由于“乌托邦的物产样样丰富,而且既然大家平均分享,便没有贫困的人”。乌托邦人彼此互通有无,毫不计较酬偿,“整个乌托邦岛就好像一个大家庭”。沃尔金说,“莫尔的伟大功绩,就是他在贫苦农村的不满情绪的影响下,能够运用他那人文主义的学识,制订出一种比无产阶级化的农民本身的社会觉悟水平高得无可比拟的社会方案。”——摘编自王永江《社会主义思想史新论》(1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十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