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4讲辛亥革命及伟大的抗日战争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必修11.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C.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解析:选C。中国古代以天朝上国自居,主要是统治者的行为,其不能作为百姓不能产生国家认同的原因,故A项错误;“天高皇帝远”的心态主要导致百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明哲保身是种政治态度而不是没有产生国家认同的原因,故B项错误;由于古代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统治者将国家看成是皇帝一个人的国家,所以百姓不能产生国家认同,故C项正确;人民不能产生国家认同是历史由来已久的事情,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相关,而不仅仅是晚清时期列强的侵略,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1912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1912年《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意义是()A.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B.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C.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解析:选B。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故A项错误;据材料“1912年《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故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不能说明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故C项错误;仅据材料“1912年《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足以说明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故D项错误。3.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帝制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民族独立解析:选C。依据梁启超的撰文内容可知“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的是民主意识,故C项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2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选A。题干中日记的时间为1913年,而日记内容中依然使用宣统年号、阴历;从日记内容看,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后社会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列强却“蚕食鲸吞,日甚一日”,可见作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故A项正确。作者只是记录辛亥革命后社会的变化,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也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D两项错误;从日记的关键信息“来拜年者”“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可知C项错误。5.(2013·高考广东卷)“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中“革命”“剪掉辫子”“独立”等词语来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歌谣。据此可知,“鞑子”指满洲贵族,这一称呼体现了一种大汉族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且当时这种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C项;反帝并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主流,故D项也排除。6.(2014·高考广东卷)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17年”,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故排除D项。日记反映的是某事件的局限性,故排除C项。材料“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等信息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选B项。7.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3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是()A.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B.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解析:选D。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使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故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题干要求“既正确又全面”,D项符合题意。8.(2016·北京通州模拟)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当时就读的潞河中学校刊上发表《民族的反省》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建设起来,殷勤、刻苦、实践、奋斗——造成整个民族生活的中心……巩固整个民族“活”与“做人”的力量……此文发表的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B.西安事变爆发后C.卢沟桥事变爆发后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民国二十年”这一信息可知此文发表的时间在1931年,而这一年正好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西安事变爆发于1936年,故B项错误;卢沟桥事变爆发于1937年,故C项错误;八一三事变爆发于1937年,故D项错误。9.(2013·高考重庆卷)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解析:选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战争期间,尽管国共两党出现多次激烈斗争,但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首要因素。故选D项。10.(2014·高考山东卷)“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析:选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这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共同抗日。A、B、D三项分别符合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征,都与材料信息不符合。11.1945年6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和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赴美国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如图为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场景。国共代表共同参与会议的主要背景是()4A.国共八年并肩作战抗击日本法西斯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协定C.美国政府与延安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领导力量解析:选A。1945年6月还处于抗战时期,“国共代表共同参与会议”是因为国共八年并肩作战抗击日本法西斯,故A项正确;当时抗战还没有结束,重庆谈判还没有进行,故B项错误;美国政府对中共是敌视态度,不可能与延安政权建立外交关系,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国共共同领导的,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故D项错误。12.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早在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为该名录构成比例示意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②抗日英烈群体都牺牲于1937年至1945年间③中共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中各时期的主战场④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C。从构成比例分析可知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占据牺牲英烈名单的大部分,故①正确;东北抗日联军活动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②错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故③错误;国民革命军陆军牺牲所占比例仅次于共产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3.数据是事实,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战场名称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小计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4年8个月零8天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8日1945年9月2日3年8个月零26天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13年11个月零16天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9日1945年9月2日25天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5③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的抗战持续13年多,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故①正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故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及表中信息可知中国的抗战与苏联抗战有重合部分,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故③错误;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但是表中未反映这一信息,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4.(2016·浙江省高考抽测)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佞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据《严复集》整理材料二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刘大年《抗日战争年代》材料三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之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实雄辩地向世界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胡锦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阅读材料一,指出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说明“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二战前和二战中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3)阅读材料三,从汲取战争经验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依据只要回答一战的性质与目的即可。“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经济角度来说,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政治角度来说,推动五四运动爆发。(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胜利意义。(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从相互促进角度回答。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可以根据材料“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4讲辛亥革命及伟大的抗日战争课后达标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0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