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4年春季教师资格模拟题参考答集合
2014年春季教师资格模拟题参考答案(三)发表时间:2014-3-311:26:03浏览人数:590人2014年春季教师资格模拟题参考答案(三)教育法律法规(一)二、简答题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有哪些?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第十八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十九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第二十条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二十二条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答:见教材161页17条---24条三、案列分析题22题案例分析1.案列中教师钟某的行为不符合教育法律法规,因为违反了教师法中第三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因为学校的决定而忽略了自己的职责,这是不对的行为。2.学校的处理决定不合法,因为学校侵犯了教师应该享有的--参加进修培训权。3.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不能因为工作中其他方面的不如意原因而忘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在工作中产生懈怠。教育法律法规(二)二、简答题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解聘教师的规定?见参见教材第三十七条三、案列分析题1.学校调整周某的工作是侵犯了周老师的教育教学权2.周老师的行为也违反了《教育法》中受教育者应该享有的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教育法律法规(三)二、简答题1.简述中华任命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义务的内容?21.P181-182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三、案例分析题22.(1)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让未完成作业的学生罚站、打耳光、罚抄;其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2)略教育法律法规(四)二、简单题21.见教材P183第十四条(1)丧失: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2)撤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者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三、22.略教育法律法规(五)二、简答题21.见教材P181(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三、案例分析题22.(1)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私自拆阅徐某的信件,在班上公开宣读徐某的信件法律依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2)略教师职业道德(一)二、简答题参见教材224页简要说一说教师教书育人具体有哪些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二)二、简答题11.见参见教材224页教师职业道德(三)二、简答题11.见教材P220答:要求教师传言终身,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教师职业道德(四)二、简答题11.见教材P220答: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用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教师职业道德(五)二、简答题11.见教材P220教育心理学(一)三、简答题26.见教材P147页。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7.见教材P206页。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四、论述题28.见教材P165页。(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的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教育心理学(二)三、简答题26.(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7.见教材P183页(1)开设心理健康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者咨询。(6)小组辅导。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8.见教材P22页,(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教育心理学(三)三、简答题26.见教材P141(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27.见教材P194(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四、论述题28.见教材P163(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教育心理学(四)三、简答题26.见教材P94-96(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27.见教材P237(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四、论述题28.教材P142-144(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教育心理学(五)三、简单题26.见教材P66(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7.见教材P74(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四、论述题28.见教材P142(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教育学(一)三、简答题31、师生关系是指玫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都,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老师,能否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P8332、P51四、案列分析题33、(1)P137(2)P110-111教育学(二)三、简答题31、P157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32、P41四、案列分析题33、P176-178教育学(三)三、简答题31.见教材P67(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2.见教材P139(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缺点是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四、案例分析题33、见教材P83、P162(1)材料中的“我”的行为属于不良的教师个性品质的表现。这主要是经常训斥学生,冷漠,易怒。因为年终考核失利而将怒火发向学生,违背了教师应具有的人格特质。(2)批评语言不能过激,应实事求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以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代替批评;批评要适度。教育学(四)三、31.见教材P15(1)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2)卢梭对自然性思想做了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3)康德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4)裴斯泰洛奇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5)洛克“白板说”。32.见教材P80-82(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四、33.见教材P121-129(1)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教育学(五)一、简答题31.见教材P15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直观性,主张“泛智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认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其著作《大教学论》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2.见教材P46(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二、案例分析题33.见教材P121、P127(1)启发性原则。教师讲课时,首先以向学生发问“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一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并不急于解答问题,而是一步一步追问祥林嫂的死因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由浅到深,注意了教材的系统性,按照学生认识规律教学。(2)谈话法。教师主要以问答形式不断向学生发问,一
本文标题:2014年春季教师资格模拟题参考答集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0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