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人物传记新闻阅读(二)新闻阅读警惕失误
(二)新闻阅读【例①】(《她只能活七小时》)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考生答案:“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用“焦急”二字表现了记者对小女孩的爱,加强了文章的紧迫感。失误原因:不懂运用术语作答。学生答案缺乏语言特点专业术语的分析,没有回答到问题的“点”上。既然是与“客观平实”的新闻语言不同,那么从“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看来,这部分的语言特点就是带有“感情色彩”,作用方面自然带有“较强的感染力”或是体现了对小女孩的情感。不过该生答案中“焦急”是分析,“表现了记者对小女孩的爱”是含有作者情感倾向。参考答案: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例②】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我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答案: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发问方式的特点是针对王洛宾的内心世界提问;发问的目的是想了解王洛宾与平常人不一样的内心世界。失误原因:答题角度不对。考生的答案第一问不知道从哪个答题角度回答发问方式的特点,第二问“与平常人不一样的内心世界”范围过小。记者的提问方式有直问、追问、趣问、推问、旁问、延伸和对比等。解答时直接分析记者提问的文字:“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可以看出,这里使用的是对比的发问方式。参考答案:提问方式是运用对比法,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对比。这样发问的目的: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真题试作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①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②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③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④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⑤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于一击。⑥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唯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⑦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⑧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⑨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⑩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⑪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⑫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⑭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⑮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特征的能力。这是一篇新闻,文体特征十分鲜明。开头两段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对奥蒂这次参赛的结局、出现这个结局的原因以及奥蒂的年龄、国籍、实力、与世界女子百米金牌难以割舍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开头两段介绍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由此得出第一问的答案是“导语”。文中强调不仅仅是“输了”“输给了‘坏运气’”,而且是“又”输了,“依然”输给了坏运气,结局本身再加上两个副词的突出,就给读者制造了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联系全文,起首写的“输”“坏运气”,已经为奥蒂的“悲剧”色彩定下了基调,同时也已经概括了这篇新闻的要点,表明作者要把一个“失败”的英雄作为报道对象。综合上述分析,即可整合出导语的作用。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的鉴赏评价能力。本题选取了这篇新闻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包括奥蒂的年龄、遭遇、以往的赛绩等。要求考生通过揭示这些材料与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活用背景材料是一篇稿件生动和出色的重要因素。文章的第三、四、九、十、十一自然段都是关于奥蒂的背景介绍。这篇报道本来是写奥蒂此次参赛失败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翔实的背景材料,一般读者很难意识到奥蒂的特殊价值,很难意识到这次比赛对她意味着什么,此次失败对她意味着什么。而通过这些背景材料,读者可以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经历与实力,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梦圆雅典的迫切心情和厄运再次降临时的痛苦情怀。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梦圆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意思对即可)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静默”不仅体现奥蒂对坎坷与艰辛命运的接受,多年的奋斗又重新回到了梦想的起点,也体现了观众对这位老将的深深的同情。唯有“静默”能够体现观众的理解,也唯有“静默”能够体现老将的永不服输。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本题不仅考察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更是考查了考生评价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奥林匹克精神在于“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在于永不服输。在观众眼中,奥蒂虽然不是英雄,但她更胜于英雄,她真正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正因为此,她虽败犹荣。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善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真题试作❷】(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寂寞出学问——《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做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人物传记新闻阅读(二)新闻阅读警惕失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1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