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4年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
1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中国古代史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2、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6、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7、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8、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9、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10、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论语》主要思想:仁、教育家: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主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墨子》法家:韩非“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子》儒家:孟子、“民贵”“君轻”。《孟子》荀子,人定胜天。《荀子》道家:庄子,无为而治。《庄子》兵家:孙武(春秋)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孙膑(战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11、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12、秦巩固统一措施: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司法、军事;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⑵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⑷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开发江南,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三公九卿制。车同轨,书同文。小篆—隶书。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秦长城,连接秦赵燕城墙形成,东到辽东,西到临洮。)统一意义: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⑵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⑶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1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3)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5)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6)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的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影响:汉武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上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14、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P10215、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P103—104216、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17、263年曹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都城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晋惠帝时“八王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在用汉语,穿汉族。改汉姓,鼓励鲜卑与汉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1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贞观之治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科举制度的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19世纪英国的文官第二单元第十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辽建立民族:契丹族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时间:916年都城:上京北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建立时间:960年都城:汴京西夏建立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建立时间:1038年都城:兴庆第十一课宋金南北对峙金建立民族:女真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时间:1115年都城:会宁先后灭掉辽,北宋南宋:建立者:赵构(宋高宗)建立时间:1127年都城:临安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宣告北宋的灭亡。3第十二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完成:南宋原因: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农业:占城稻,原产于越南,北宋时期引进,得到迅速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手工业:煤,称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北宋);铁、铜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著名的制陶点有五窑,景德镇。③商业:高度繁荣,为适应商业的发展,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海外贸易:得到政府的鼓励,发展兴盛,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机构(广州、杭州)第十四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元朝建立民族:蒙古建立者:忽必烈(元世祖)建立时间:1271年,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1276年忽必烈改制原因:巩固统治具体内容:①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②经济方面,推行重农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影响: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分四等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元朝的民族政策有悖于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回族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国人通婚的产物,信仰伊斯兰教,产生于元朝。第三单元第十八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皇权高度膨胀“胡蓝之狱”,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波及面最广。①废除宰相制度使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消失,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②设立厂卫制度其中东厂是在明成祖时设立的;③设立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飞禽走兽);④雍正时期(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第二十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准噶尔:蒙古族的一支,17世纪上半叶逐渐强大。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攻打北京。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击溃噶尔丹。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平定叛乱的意义: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对西藏的管理措施:①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五世达赖受到顺治皇帝接见,五世班禅受到康熙接见。②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③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清朝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避暑山庄:专门供少数民族贵族觐见皇帝的地方,有台湾的高山族。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作用:对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八年级上册一、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硝烟(1)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2)过程:1839、6,缉拿烟贩,缴获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3)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42.中英《南京条约》1842、8(1)内容:割地(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税款)(2)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总共150多万平方公里)(1)1858年《爱珲条约》: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2)1860年《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3)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4)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4.左宗棠收复新疆(1)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2)经过:1875年,左宗棠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1881年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5.新疆建省:1884年三.中日甲午战争1.《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2)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黄海大战民族英雄邓世昌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经过: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夺取大沽炮台,又攻占了北京。2.《辛丑条约》(1)内容: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住。(2)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
本文标题:2014年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1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