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16年中国页岩气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权威行业研究报告-1-一、中国页岩气资源储量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经初步评价,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其中,已获工业气流或有页岩气发现的评价单元,面积约88万平方公里,地质资源为93.01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为15.95万亿立方米,是目前页岩气资源落实程度较高,较为现实的勘查开发地区。总体上,我国页岩气资源基础雄厚。按省(区、市)统计,全国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新疆吾尔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等,这个省(区、市)占全国页岩气总资源的68.87%。全国共优选出页岩气有利区180个,累计面积为111.49×104km2因部分地区不同层系有利区在垂向上的重叠,有利区叠合面积为66.93×104km2。其中,上扬子及滇黔桂区有利区累计面积62.42×104km2,占全国总量56%;中下扬子及东南区累计面积为17.44×104km2,占16%;华北及东北区累计面积27.01×104km2,占全国总量24%;西北区累计面积4.62×104km2,占全国总量4%。按照页岩气显示情况对有利区进行了分类。I类有利区11个,面积10.18×104km2;II类有利区89个,面积80.90×104km2;III类有利区80个,面积20.39×104km2。在我国陆域共划分出页岩气规划区36个,面积150.05×104km2。其中,油气矿业权区块外35.34×104km2,占23.55%,其余均在油气矿权区块内。其中,上扬子及湛黔桂区8个,面积为55.72×104km2;中下扬子及东南区8个,面积为38.57×104km2;华北及东北区10个,面积为32.47×104km2;西北区10个,面积为23.71×104km2。二、中国页岩气资源地域分布我国的地质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我国海相沉积面积广,烃源岩发育良好、演化程度高。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吐哈盆地、江汉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均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局部有机碳含量在30%以上,发现了典型页岩层中局部的天然气富集。富集层位主体存在于中、古生界地层中,以及东部地区的新生界。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地层是页岩气的主要富集地区,除此之外,松辽、鄂尔多斯、吐哈、准噶尔等陆相沉积盆地的页岩地层也有页岩气富集的基础和条件。重庆綦江、万盛、南川、武隆、彭水、酉阳、秀山和巫溪等区县是页岩气资源最有利的成矿区带,因此被确定为首批实地勘查工作目标区。专业经济研究智库权威行业研究报告-2-四川盆地下志留统烃源岩约60×108m3/km2,预计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平均可采资源量约3.0~3.5×108m3/km2。在四川盆地华蓥山以西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以东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厚层页岩发育区,其页岩具有干酪根生烃、成岩作用以及构造应力产生裂缝的条件,是未来页岩气资源的勘探方向。该地区页岩气资源相当于整个四川盆地的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在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水西沟群地层广泛发育了暗色泥岩和炭质泥页岩,炭质泥岩累积平均厚度在30m以上,有机碳含量一般介于6%~30%,非常有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和发育。青藏地区中一古生界泥页岩地层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也是页岩气发育的前景地区。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泥页岩,页岩厚度均在100m以上,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10%以上,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一混合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熟一高成熟阶段,分布范围宽,具备大量形成页岩气藏的物质基础。且各凹陷泥页岩发育大量的顺层、低角度和垂向、高角度裂缝,页岩层段普遍出现气测异常,其间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天然气资源量。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层在整个渤海湾盆地具有可比性,是值得关注的页岩气勘探新领域。专业经济研究智库权威行业研究报告-3-图表中国页岩气资源分布情况资料来源:产研智库三、页岩气产业链综述页岩气产业链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系统,页岩气产业链主要分为勘探、开采与储运、利用三个环节。不同于石油产业上游开发下游加工的清晰分工,页岩气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呈现为一体化的集中系统。从技术和成本角度分析,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大致涉及勘探、钻井及测井、井下作业和采气等4个主要阶段。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是最核心的技术,目前仅美国等少数国家掌握;而页岩气能否商业化的关键在于开采成本的下降,其中,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取得矿权、钻井和压裂部分,三者合计占整个生产成本的85.86%。专业经济研究智库权威行业研究报告-4-图表页岩气产业链分解资料来源:产研智库四、中国页岩气各环节投资机会分析页岩气区块的开发流程可划分为勘探、钻井和采气三个阶段,产业链中的企业将在相应阶段受益。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油气企业将负责勘探、钻井、开采、以及储运销售油气资源整个过程的组织工作。但是,由于专业技术以及特种设备需求的原因,页岩气区块开发的勘探、开发设计、钻井等工作一般会由油气企业外包给勘探公司与油服公司,而特种设备制造商则在采购钻井设备阶段进入分利群体。在页岩气区块投产并稳定产气,形成规模化的产能后,储运商凭借管道网络、加压设施等在储运阶段获得收益,而油气企业也在稳产阶段才逐渐获利。(一)勘探阶段目前国内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仍以大型国有油气企业为主体。中石油、中石化等均以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国内勘探企业基本集中于这两家公司内部。同时考虑到开发商在开发初期处于纯投入无获利阶段,此阶段仅有特种设备制造商则在采购钻井设备阶段获益。专业经济研究智库权威行业研究报告-5-图表页岩气开发各阶段受益企业资料来源:产研智库(二)设计开发阶段页岩气开发勘探阶段,预计阶段结束前,利益重心提前向牛设备制造商与技术领先的油服公司转移。由于页岩气开采对水平井及水力压裂瞿用技术存在较高要求,设备生产公司在油气企业采购阶段中获利的关键是技术塔与稳定合作关系。只有满足开采的专用技术要求,设备生产商的产品获得订单,而凭借产品质量与服务形成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得到来自油气企业的长期,输送。此外,中国设备制造商还凭借成本优势获得了广阔的出口市场空间,有王全球页岩气开发市场中获利。譬如,杰瑞股份的压裂车与宏华集团的水平钻机出口并成功应用到北美页岩气开发中。(三)钻井阶段2015年后页岩气开发将进入钻井与产能建设阶段,技术领先的匀公司将在此阶段先拔头筹。(四)采气阶段专业经济研究智库权威行业研究报告-6-当页岩气井采气投产,随着天然气产能与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运输仓储和下游厂商也将从中获利。2015年之前,页岩气开发仍将处于勘探与产能建设阶段,产量比重较低,储运商更多从常规天然气与进口管道天然气的供应链上受益。另一方面,对于远离管网设施的勘探开发区,国家能源局的开发规划中明确指出通过建设小型LNG或CNG利用装置的方式存储,防止防空浪费。因此可以预期储运商受益阶段处于页岩气开发进程相对靠后部分,未来短时段内仍以设备制造商与油服企业为主要受益群体。五、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方向加强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优选页岩气富集有利目标区和勘探开发区,建立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把落实资源并实现储量稳步增加放在首位,逐步加强页岩气开发,力争2020年实现年产能150亿~300亿立方米;系统地研究页岩气地质理论和新认识,构建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全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构筑支撑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加强页岩气资料的集成利用,建设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页岩气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队伍。(一)加强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根据我国页岩分布和页岩气富集的地质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页岩气地质调查。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部署实物工作量,通过调查进一步查明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背景和条件,预测富含有机质页岩发育区,预测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同时,获取系统的资料数据,编制系列图件,建成页岩气地质调查数据资料集成系统,形成系列调查研究成果。优选页岩气富集有利目标区和勘探开发区。重点选择我国南方海相页岩地层,特别是上扬子地区作为战略突破区,针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的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二叠系等页岩地层,开展页岩气地质和富集条件调查,力争率先实现重大突破。选择我国海陆交互相和湖相页岩地层,作为战略准备区,针对滇黔桂下扬子和华北海陆交互相、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渤海湾盆地古近系、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等湖相泥页岩地层,开展页岩气地质综合调查和资源前景分析,力争实现新发现。建立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在川渝黔鄂地区建立第一个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先导试验区。力争1~2年取得突破,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2~5年实现重大突破,提交一批页岩气富集有利目标区和勘探开发区,提交页岩气可采储量千亿立方米左右,形成我国首个页岩气大气区。同时,着力解决页岩气重大地质问题和关键技术方法,形成页岩气资源技术标准和规范。专业经济研究智库权威行业研究报告-7-(二)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把落实资源并实现储量稳步增加放在首位。南方海相页岩地层、北方湖相页岩地层和广泛分布的海陆交互相地层等将是今后页岩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四川、鄂尔多斯、渤海湾、松辽等八大盆地页岩气富集条件优越,是未来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对象,含油气盆地之外广泛分布的页岩也是重要的勘查目标。近期应以川南、川东南、黔北、渝东南、渝东北、川东、渝东鄂西为重点,加大勘探力度,加快勘探步伐,争取获得重大进展,提交页岩气储量,发现大气田。逐步加强页岩气开发。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还不具备规模建产的资源基础,从目前勘探准备和可能提交储量的情况分析,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将是近期页岩气开发主阵地,将川渝黔鄂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先导试验区作为近期重要的建产阵地;鄂尔多斯、渤海湾、松辽等现有含油气盆地和盆地外广泛分布的页岩区作为第二梯次开发阵地,作为接替资源进行开发。下一步应做好探明储量开发评价和目标区优选、建产准备工作,力争2020年实现页岩气年产能150亿~300亿立方米。(三)加强页岩气地质基础研究系统研究我国页岩气地质理论和新认识。在分析我国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开展页岩发育和页岩气富集类型研究,重点研究我国页岩气富集模式及特点,系统研究我国页岩气资源分布规律、资源潜力和评价方法参数体系等。构建我国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通过近些年不断探索,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严格地说,针对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地质理论和认识还在探索中,尚未形成体系。未来几年,结合目前已经起步的页岩气基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并尽快启动钻井、完井地质的研究,可望在不远的将来,构建适合于我国地质条件、且对我国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的较为完整的中国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四)提高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全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完善和创新页岩气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完井和压裂等技术方法,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勘探技术方法体系,确保勘探目标的落实和顺利完成。针对页岩气特点,引进、吸收、提高、创新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射孔优化技术、水平井技术和压裂技术,逐步形成一批适合我国页岩气地质特点的自主创新关键技术。构筑支撑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确定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方向和重点,瞄准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强化科技攻关,建立页岩气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大先导、推广技术、引进技术等分层次的技术研发、应用保障体系。积聚力量,攻克难关,逐步由技术专业经济研究智库权威行业研究报告-8-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推进原始创新,力争跨越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门槛,提高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五)加强页岩气资料的集成利用规范页岩气地质资料采集与汇交。依法开展页岩气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严格规范新形成页岩气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建立页岩气地质资料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和存储机制,推进页岩气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实现页岩气地质资料数据的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建设页岩气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页岩气地质资料数据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
本文标题:2016年中国页岩气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3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