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课标内容]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学要求]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第三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习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发展要求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说明“政治建设”,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是本课重点。学习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发展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说明教科书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揭示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中共八大”、“‘文革’背景”、“徘徊中前进”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学习要求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与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发展要求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说明本课三个子目均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一中心。[会考标准]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合格优秀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aaabbbbc▲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abbbbb▲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①“一国两制”的构想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③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abbbc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这种惨痛的教训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创新性探索,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了解它的意义。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理解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理解它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作用;阐述政协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政协的主要职能和作用;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通过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能力,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准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在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特色的基础上,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重点三大根本制度建立过程。教学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政治建设的基石1、历史条件军事上: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政治上:国民党发动统治已被推翻;全国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政权。奠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49.3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内容:①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③确定党的总任务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内容:确定国名、国歌、国旗、国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三项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我们可以说《共同纲领》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它是新中国政治的基石。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时间:1949、10、1下午2时内容: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B、施政方针——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3)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二、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背景与准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中国特色的国家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大制度”创立的标志:一届人大的召开时间:1954年9月15日地点:北京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西方却是三权分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同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由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而西方三权分立是为了调和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间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它是全国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也是中国人民必须遵守的根本大法,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时的情况看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历史,结束了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起步的标志。从后来情况看,这一制度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继续存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高检察院人大常委会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各部委政府三权分立议会法院司法行政立法新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成为爱国统一战线。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民盟、民进、民建、农工、民革、九三学社、工商联、台盟。(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实行依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呈现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建立:法律依据:①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②1954年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根本制度;具体形式是分区、州、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概况:基本内容省级自治区的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时间地区1945内蒙古自治区195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西藏自治区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实现了民族平等,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的共同繁荣,保证祖国统一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符合历史状况又符合现实状况,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创建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三大制度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作业:随堂练习教后记: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样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2、主要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③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任务(民族团结、多党合作、健全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扬民主)。3、意义: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二、重大挫折:文革“十年”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主要矛盾认识变化、阶级斗争扩大化);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的错误。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表现:红卫兵运动;刘少奇冤案;“全面夺权”。3、对民主政治建设的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5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