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1测试题新人教版
-1-2013届二轮复习测试题--细胞的代谢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1.(2012·广州模拟)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2.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其部分原理如右图所示。其中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A.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B.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C.糖酵解、乳酸、胆固醇D.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A.机体产热增加,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释放出来C.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TPD.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4.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2-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B.温度为3℃、O2含量为3.0%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C.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D.在20℃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5.有关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部位和ATP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外膜,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叶绿体内膜,仅用于暗反应C.类囊体膜,仅用于暗反应D.叶绿体基质,用于各项生命活动6.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B.氧原子:H2O→O2C.氢原子:H2O→ATP→(CH2O)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7.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结构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B.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C5→甲-3-C.结构A释放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中D.结构A释放的氧气来自水8.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9.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10.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二、双项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1.(多选)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12.(2011·清远检测)下图为Ⅰ、Ⅱ两种植物光合速率与光强度和CO2浓度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最正确的是()-4-A.在曲线OA段,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B.在E~F光强度范围内,影响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影响植物Ⅱ出现C、D两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D.植物Ⅱ对CO2的利用率高于植物Ⅰ二、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共40分)13.(9分)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C5和C3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产生,主要用于__________。(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4)图2中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14.(12分)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在缺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给予光照,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14CO2,结果在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在上述实验进行的同时,另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和14CO2,结果也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请分析回答:(1)上述两个实验中,前者给予光照后产生了________等物质,在加入14CO2后,先产生________物质,再产生含14C的光合产物。(2)上述的另一无光照条件的实验中,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并无任何光照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光合产物,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基质中加入ATP、[H]等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反应将____________。(3)上述整个实验证明:-5-①光照条件下,在____________中产生ATP、[H]等物质;②CO2被还原成光合产物的过程不需要________________;③基质中含有CO2还原成光合产物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15.(19分)下图是在光照条件下玉米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E、G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该细胞中B物质的生成场所是__________。(3)在夏季光照较强的上午,从O2、CO2进出细胞的角度分析,图中的不妥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参与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物质A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该细胞内生成A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5)该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C5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在二氧化碳供给充足时,该植物从暗处转移到光照处,C3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参与上图细胞内代谢过程的两种细胞器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可进行转录过程,除需要自身DNA和原料外,写出直接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有机物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解析1.【解析】ATP在细胞内的含量虽很少,但作为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的转化是非常迅速的,所以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其含量变化虽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由此可知A、B、D都能说明,但不能说明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答案】C2.【解析】由图可知,葡萄糖经X过程生成Y,Y再转化成甘油或生成CO2和二碳化合物,所以Y应为丙酮酸,X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步(即糖酵解);甘油与Z生成脂肪,则Z为脂肪酸。【答案】A-6-3.【解析】人体剧烈运动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不彻底的产物乳酸,大量能量储存在乳酸中而导致ATP产生量较少。【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相同温度下,O2含量为20.0%和40.0%时CO2的释放量可见,O2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加O2含量,对细胞呼吸影响不大,但O2含量并不是呼吸强度的限制条件。【答案】C5.【解析】在类囊体膜上,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把ADP和Pi合成ATP,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不用于其他生命活动。【答案】C6.【解析】H2O中的H没有进入ATP中。【答案】C7.【解析】在光合作用中,CO2首先和C5反应生成C3,然后利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还原成葡萄糖,因此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答案】B8.【解析】将叶肉细胞置于含低浓度NaHCO3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的培养液中,空气中的CO2不能溶于溶液,NaHCO3提供少量CO2,因此,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限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因素为CO2。随着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不断进行,CO2含量不断减少,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答案】C9.【解析】地窖中O2浓度低,CO2浓度高时,可抑制植物的有氧呼吸,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种子、果蔬的贮藏。【答案】A10.【解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是细胞内寄生菌,营厌氧生活;当菌体侵入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时,说明体液免疫失败,要想消灭细胞内的菌体,必须首先借助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场所,暴露在体液中,进而被吞噬、消灭。【答案】B11.【解析】本题考查实际光合作用与净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每个温度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实际光合作用)应该是虚线读数加上实线读数。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为3.0+3.5=6.5mg·h-1与30℃时3.5+3.0=6.5mg·h-1相等,25℃时虚线值最大,吸收的CO2量最多即此温度下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答案】AC12.【解析】曲线OA段,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在E~F光强度范围内,影响两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是两植物的遗传特性;植物Ⅰ对CO2的利用率高于Ⅱ。-7-【答案】AC13.【解析】(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ATP,由此可确定A是[H],[H]是由水光解后经一系列过程产生的,主要用于C3的还原。(2)光反应中,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于ATP等化合物中,14CO2的同化途径为14CO2→14C3→(14CH2O)。(3)、(4)题干中已说明曲线a、b表示C3和C5的含量变化,当光照停止后,光反应停止,[H]和ATP下降,C3的还原减弱直至停止,而CO2的固定仍将进行,因此C3含量相对升高,C5含量相对下降,即a表示C3,b表示C5。【答案】(1)[H]水光解C3的还原(2)太阳能(CH2O)(3)C3CO2与C5结合形成C3,且C3不能被还原(4)C5C5与CO2结合形成C3,且C3不能被还原为C514.【解析】本题考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物质转化及条件。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且必须在光下进行,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等物质。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无光都可进行。【答案】(1)ATP、[H]、氧气(缺一不可)三碳化合物(C3)(2)CO2还原成糖类并不需要光使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不能进行(3)类囊体薄膜光酶15.【解析】分析图解可以看出,这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图解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图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的物质变化是水的分解,生成NADPH、ATP,NADPH提供还原剂和能量,ATP提供能量,所以A是水,并且是自由水,B是ATP,E是NADP+,G是丙酮酸。生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如果夏季上午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线粒体中经过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应首先供应光合作用,而不是释放到细胞外;光合作用产生的O2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后,剩余部分应会释放出来,而不是从外界吸收O2。分析C3和C5含量的变化应该结合图示流程,从它们的来源和去路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1测试题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5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