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章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二)分析综合篇
精品系列资料郑州市经五路66号400-688-1789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第1页共9页第十三章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第二节分析综合篇□安徽鲍亚民【考纲解读】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C级。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筛选”,即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次存主,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信息”,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它可以是事实、理论,也可以是观点、设想,或代表某些信息的符号、数据、图形等。根据多年高考试题特点,这类题目,通常涉及被说明的事物的功能、过程、成因等因素,也涉及研究、生产的依据、方法、途径等。“文章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文章思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与“把握”,是指通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而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内容要点”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二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三是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概括中心意思”有两层含义:一是概括文章的中心,二是揭示文章的意义和价值目的。“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分析概括”是两种能力,“分析”是对具体的文字内容与结构层次的理解与分解能力;“概括”是对有关内容加以分类、提炼,使之类别化、简约化的综合能力。【高考预测】1.高考题型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但也不排除客观题与主观题综合考查。题量一般为2——3个,分值一般为6——9分。2.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试题的选项多数是对较大文字区间内容的转述,或对相同、不同信息的归纳、比对。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考查一般不会单独出题,但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有利于把握文章中心、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查点的题型设置以选择题为主,北京、上海则主要采用主观题(如简答、摘要)形式。其命题的内容角度通常有:①辨析从文中得出的判断的正误或结合词句理解、筛选、辨别与原文意思是否相符;②分析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所持的观点态度;③比较作者在文中转述的多种观点的异同;④比较选文外的信息材料与文章观点的精品系列资料郑州市经五路66号400-688-1789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第2页共9页异同;⑤概括某一事物特征或文章中心思想等。4.今后高考中,论述性文本阅读仍然会保持高考试题“小阅读”的霸主地位,主流文本的选材趋势不会有改变。但选材具体点会走多元化的路子。【高考真题回放】一、(2012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即“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本备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强调尊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C项是讲“生态文明”的作用,D项是讲“生态文明”范畴。【答案】B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生态觉悟”包涵“生态哲学”,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生态哲学”的表述说成是“生态觉悟”。原文语句“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精品系列资料郑州市经五路66号400-688-1789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第3页共9页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答案】C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答案】A二、(2012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1.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找出原文语句,然后比精品系列资料郑州市经五路66号400-688-1789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第4页共9页对,看其说法是否合理。如原文“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而备选项“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忽视”与“排除”含义不一样。【答案】B2.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筛选的能力。原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因祸得福”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也有好的方面,不完全是不良影响。【答案】C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A项原文“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有这方面的可能,但不能绝对说是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项原文“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备选项偷换概念。D项原文“注意周围的变化、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而不是“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答案】C【答题方法探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的答题方法:1.“通读”是读原文、读题干、读选项。读原文时要随时注意每一段落、每一部分的概括性语句,把握好本部分的意义和写作意图,通过对每一段落的理解而达到对全篇的中心内容、写作思路的理解,从而弄明白材料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见解,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加以介绍、说明的。2.“勾画”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筛选”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勾画”尤为重要。勾画主要是原文中的主干句、关键词及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勾画有两个意义,一是可以掌握全文的脉络和从中获得相关信息,答题时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把握方向;二是题目选项多半与这些主干句有关,抓住了主干句就抓住了解题的钥匙。“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类题的答题方法:1.宏观把握,整体着眼。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是为表达中心内容服务的,所以,揣摩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首先应对文章有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宏观认知,明确文章为表达中心内容所作的宏观构想、整体设计。2.理清结构,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章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二)分析综合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6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