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5学年第一次八校联考历史试卷B
1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SOEC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A.陶片放逐法的实施B.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C.雅典公民大会盛况D.雅典公民的广泛参政2.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A.开放性和灵活性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C.随意性和实用性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3.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4.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5.从罗马帝国建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其时间跨度是:A约500年B约1000年C近1300年D近1500年6.“这个地方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率先从中世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新的时尚”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理性主义D.唯美主义7.“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中的这段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8.汉武帝命天下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一举措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B.使儒学取得了独尊的社会地位C.造成教育被儒家垄断的局面D.有力推动了儒学在民间的传播9.据某史料记载: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C.科技和市场的拓展D.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推动10.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2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D.“主权在民”的观念在不断强化11.《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里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最主要手段是A.资本输出B.武力威逼C.人口流动D.商品输出1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一枝独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迅速推广B英国经济迅速下降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13.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郑和的大战船被搁置朽烂,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不能反映“中国转身背对世界”的影响是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阻碍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C.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抵抗外来侵略D.成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14.“在文艺复兴初期,人们有一种感觉,认为一切都是古人说得对,以至于真正的问题就是应该对古代膜拜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②这里的“古人”指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人③作者认为应该膜拜古人而不是上帝④作者认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们盲目崇古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B17世纪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D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16.有学者说:“南北战争以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胜利告终,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铸造了一个无比强大而同质的民族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这里所说的“同质”是指A.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和种族歧视B.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美利坚民族C.统一的联邦和统一的经济制度D.推翻了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17.“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B.《人权宣言》引起法国大革命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18.下图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3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19.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20.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21.“定居下来的征服者所采纳的社会制度形式,应当适应于他们所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起初没有这种适应,那么社会制度形式就应当按照生产力而发生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这一观点最能体现在以下哪项史实中?A.秦商鞅变法B.汉文景之治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22.《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古代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23.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B.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D.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2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25.右图为西汉末年郡国形势图,黑色区域代表当时的封国。此图表明A.西汉末年王国有死灰复燃之势B.王国对中央已不构成严重威胁C.郡县制暂时又让位给了分封制D.封国存在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426.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世卿世禄制度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汉代以来推举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27.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28.某历史教科书描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个办公机构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机关:秘书处负责制定政策,内阁审议,国务院执行”。其中的“内阁”指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礼部29.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了统治者专制统治的工具B.不断调整顺应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社会价值观念30.清代档案史料记载:“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吉利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此圣旨的撰拟者当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普罗旺斯之兴(12分)普罗旺斯(provins)位于法国巴黎东南77公里处,由于交通便利,普罗旺斯在中世纪成为香槟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的重要市集。十一世纪开始,普罗旺斯踏上了快速发展的征程,它的统治者,当时的伯爵们把它发展成一座城市,组织了“市集通道”,出钱护送整队前来市集的商人,该地区的文学、经济、艺术和时尚均是盛极一时。问题:(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后以普罗旺斯为代表的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2分)封建领主的支持(1分);城市位于交通便利地区;商人(和手工业者)聚集于城市;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等。(任1点1分)(2)一位宋代人来到普旺斯,他会万分的惊诧!宋代人“惊诧”的是什么?(4分)关于城市自治斗争;关于城市给予人们一定自由(城市生活自由);关于城市环境脏乱拥挤;关于城市大学兴起;关于市民阶层出现;关于基督教会的影响等。(任4点得4分,每点1分)(其他符合史实的答案也可得分)关于城市经济文化繁荣(商品经济繁荣不给分);(3)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普罗旺斯们”后来的发展为现代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分)政治:等级君主制形成,王权加强,有利于封建割据局面瓦解,为15世纪以后民族国家形成以及君主专制创造条件。5(2分)经济:城市复兴商品经济的繁荣,为15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2分)文化:市民文学和大学的兴起,一定程度冲击动摇教会神学垄断,为15世纪以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创造条件。(2分)37.阿房宫之谜(共11分)材料一:“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唐)杜牧《阿房宫赋》材料三:当代考古学者试图寻找阿房宫建筑群的遗迹,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只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东西北三侧的围墙,却根本找不到能表明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碳化物痕迹。只有在咸阳宫旧址上发现了焚烧的痕迹,其他地方并无焚烧痕迹。问题:(1)材料一、二、三中关于阿房宫的文字最终指向怎样的结论?(4分)材料一结论:阿房宫未建成;未明确说项羽火烧的是阿房宫。(2分)材料二结论:阿房宫确实存在;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烧毁。(1分)材料三结论:阿房宫并未建成;也没有火烧阿房宫的痕迹。(1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于“阿房宫之谜”你的看法如何?(7分)观点2分:如:阿旁宫并未建成,没有被项羽焚毁;(最好)阿旁宫建成,不一定是项羽焚毁;阿旁宫建成,被项羽焚毁。史实证明5分:不论何种观点都要强调证据意识,还能够全面看问题和二重证据法。如:阿旁宫并未建成,没有被项羽焚毁。考古资料显示阿旁宫并未建成,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只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东西北三侧的围墙,这
本文标题:2015学年第一次八校联考历史试卷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7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