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3年《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必修三精选预测卷1
2013年《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必修三精选预测卷1一、选择题1.某蜡像馆工作人员欲按年代先后给下列历史人物的蜡像排序,正确的是()①屈原②徐光启③司马光④司马迁A.④①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2.(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思想观点属于A.陆王心学B.宋明理学C.智者学派D.启蒙思想3.(2012年3月厦门市质检14题)“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4.(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下图是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以下图片说明东汉时A.造纸技术有了一定进步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5.印象派绘画代表作《日出·印象》的作者是A.莫奈B.塞尚C.凡·高D.毕加索6.这是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民间疾苦,笔底波澜”7.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8.(2012年1月绍兴市期末20题)“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对启蒙运动的最大贡献是A.提出思想自由B.强调人为中心C.倡导理性至上D.批判专制主义9.(2012年广州汕头金山中学半期)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马丁·路德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最有可能是()A.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而非苦修B.人要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不能靠教会C.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D.能否得到救赎是先定的,人无法改变10.(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15题)“一切动植物繁殖得太快,以致自然界无力供养它们;因此每一代都有许多个在达到生殖年龄以前就死掉了。由什么来决定哪个将生存呢?当然,有几分是纯运气,但是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达尔文认为这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是物种能否()A.参加竞争B.适应环境C.取悦人类D.具有生命力11.在下面的艺术品中,我们能够欣赏到的艺术形式有①绘画②诗歌③书法④篆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12.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是()A.自由落体实验B.海王星的发现C.天文望远镜的制造D.蒸汽机的应用13.(2011年4月抚州市质检19题)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1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5.(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21题)下图为希腊哲学发展简图,由甲图转向乙图的关键人物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二、非选择题16.(2012年12月南京师大附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材料二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材料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4分)17.(2011年5月南通市三模25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材料一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论语》中有“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予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材料三亚里士多德说,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分类执行的标准。(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国家治理上的主张。(2分)并指出他们的思想在东西方社会中的地位。(2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样的相似之处?(4分)1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徐光启是明朝人,著作是《农政全书》;司马光是北宋的宰相,著作《资治通鉴》;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著作是《史记》;2.C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观点强调人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标准与认识。联系所学知识,这一观点与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吻合的。3.A4.A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5.A6.D7.D解析: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选D项。8.A9.C解析:马丁。路德的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所以选C。10.B11.A解析:注意对艺术品反映信息的把握即可。12.B解析: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一切天体运动,四个选项中只有B与天体运行轨道有关,海王星的发现体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意义。13.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是根据自身需要来对孔子进行褒贬。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14.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15.B解析:从图片上反映甲关心的重心为自然物质至乙的人的内心,以图中“灵魂”、“未经反省的生命不值一活”等可知,此应为苏格拉底,他重视道德,崇尚理性。二、非选择题16.(1)主张循序渐进的发展;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2)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想已被实践证明没有成功(3分)(3)变革思想,宣传民主科学(2分)只有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传统文化都不可取(2分)(4)进化论思想(2分)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4分)17.(1)标准:执政者的人数;维护的利益群体。(2分)(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亚里士多德主张依法治国。(2分)地位: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后来长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后来西方法治社会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若答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同样给分)。(2分)(3)思想:都提倡中庸之道。(1分)教育:都积极办学;其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都注重人生目标的培养。(每点1分,共3分)
本文标题:2013年《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必修三精选预测卷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7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