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5届九上第七单元提纲答案
1泉州实验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25、《论语》十则一、字音:三省.(xǐng)吾身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不成人之恶.(è)冠.(guàn)者从吾所好.(hào)浴乎沂.(yí)舞雩.(yú)喟.(kuì)然其恕.(shù)乎二、填空: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及言行。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核心是“仁”。3.曾子认为,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是一致的。5.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观点相似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句子是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8.体现孔子为官之道的句子是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9.孔子赞叹音乐欣赏高妙的句子是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三、通假字:莫春者:莫同暮,意思是晚、傍晚四、词类活用:1.成人之美.(形作名,好的、好事)2.成人之恶.(形作名,坏的、坏事)3.冠.者五六人(名作动,戴帽子)4.见贤.思齐(形作名,贤人)5.风.乎舞雩(名作动,吹风)6.传.不习乎(动作名,老师传授的知识)五、一词多义:1.而任重而.道远(表并列)富而.可求也(表假设,如果)为人谋而.不忠(表转折,一说表顺接)咏而.归(表修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承接)2.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表示判断的动词)小人反是.(代词,这样、此)吾父死于是.(代词,这件事)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欣赏)吾亦为.之(做)4.道任重而道.远(道路)不以其道.得之(方法、仁道)5.行终身行.之者乎(遵行、奉行)先行.其言(实行)26.恶贫与贱是人之所恶.(厌恶)不成人之恶.(坏的、坏事)7.之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成人之.美(的)终身行之.者乎(它,指“一言”)不以其道得之.(它,指“富与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吾欲为之.(它,指“执鞭之士”)六、解释成语:1.见贤思齐:见到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学习。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4.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七、翻译句子: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实践想要说的话,再说出来。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德行优秀的人就想着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贵与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6.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八、简答题:1.课文主要涉及了哪几个方面的人生道理?请分别加以概括。一、(第1—3则)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二、(第4—8则)人要有追求、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三、(第9—10则)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2.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得到官?你同意孔子的观点吗?“富而可求也”,即通过修养仁德获得。同意。因为如果一个官员没有仁德之心,就不能威服众人,也不可能造福于民。因此有志于做官的人,一定要修养德行。(或不同意。因为一个人只有仁德之心,但毫无能力,缺乏胆识,仍不能做好官。)3.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观点?因为曾点的话暗合孔子的想法,孔子一生本想通过做官以仁道治天下,然而终不得志,最后产生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想法。4.课文涉及许多人生道理:修养、为官之道、金钱观、理想、艺术、自然等,请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理解与体会。例一、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时刻反省自己,因为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3例二、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合理合法获得财富,而不应财迷心窍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最后毁了自己。例三、人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艺术修养,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和多彩。26、鱼我所欲也一、为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一箪.(dān)食一豆gēng(羹)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xiè(屑)不为gǒu(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二、填空: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要求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后人把他尊为“亚圣”,他与孔子的思想常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2.《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它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与政治言论的书。3.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我们想到了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表达孟子“人性本善”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三、通假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意思是感激(恩德)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意思是从前,往时四、一词多义:1.而舍生而.取义(表并列)呼尔而.与之(表修饰)蹴尔而.与之(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可是、却)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表转折,可是、却)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顺接)2.是由是.则生(这个原因)非独贤者有是.心(这、这样)是.亦不可以已乎(这、这样)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动词)小人反是.(这样、此)于是.焉(这时候)是.故(这)3.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生于.忧患(由于/在)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4苛政猛于.虎(比)告之于.帝(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4、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得之则.生(就)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5、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得.之则生(得到)6、之蹴尔而与之.(他,那人)为宫室之.美(的)得之.则生(它,指食物)人皆有之.(它,指这种天性)此之.谓失其本心(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它,指万钟的俸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为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用)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做,接受)或异二者之为.也(指心理活动或两种心情)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欣赏)8、生生.,亦我所欲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乡邻之生.日蹙(生活)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得之则生.(活下来)五、解释文中加点字词。鱼.,我所欲..(所想要的)也;熊掌,亦.(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能够)得兼..(即兼得,同时得到),舍.(舍弃,放弃)鱼而.(连词,表顺接,可译为“然后”,也可不译)取熊掌者也。生.(生命),亦我所欲也;义.(正义,道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胜过,超过)于.(介词,表比较,译为“比”)生者,故.(所以)不为.(做,动词)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也;死亦我所恶.(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名词性短语,不躲避的)也。如使..(同义复用的假设连词,假如,假使)人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欲莫.(没有)甚于生,则.(那么,连词)凡.(凡是,一切,所有的)可.(可以,能够)以.(用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动词)也?由是..(由:由于;是,代词,这个原因)则.(就,连词)生而.(但是,却,转折连词)有不5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因此)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不仅,不只是)贤.者.(贤德的人)有是.(这种,代词)心.(思想,信念,名词)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副词,表否定,不)丧.(丧失,失去)耳.(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一箪.(可译为“篮、筐”)食(名词,饭食),一豆.(可译为“碗”)羹,得之则生,弗.(副词,不)得则死。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与.(给,动词)之行道之人弗受.(接受,动词);蹴.(用脚践踏或踢,动词)尔而.(连词,表顺接,可译为“然后”)与.(给)之,乞人不屑.(因认为不值得而不肯接受)也。万钟..(优厚的俸禄)则.(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不辩.(辨别)礼义而.(表顺接,就)受之。万钟于.(介词,对于)我何加.(这里指获得的益处,好处)焉.(疑问语气助词,呢)?为.(表示目的,为了)宫室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疑问语气助词,这里表反问)?乡.(同“向”,从前,先前)为.(动词,宁愿)身死而.(表承接,也)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动词,接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通“德”,恩德,感激)我而为之,是.(近指代词,这)亦.(加强语气,无实义)不可以已.(结束,停止)乎?此之谓.(叫做)失其本心..(天性,天良)。六、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盛气凌人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7.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七、简答题:(一)阅读第1段:1、这段文字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段乃至全篇大意?(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本段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可分为三层,请归纳层意。一层(①②):用比喻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提出中心论点。二层(③—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6三层(⑨):强调“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贤者不丧失罢了。3、用文中原话回答“舍生”的原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4、用原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不苟得”“不辟患”?“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5、文中“贤者能勿丧耳”,孟子还有几句话是论证“贤者”使“本心”“勿丧耳”,请写出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本段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7、“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具体指什么?“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思想境界或能做到“舍生取义”的思想。(二)、阅读2、3段:1、《谈骨气》中有一个故事的意思与“呼尔而与之”的意思一致,请用四个字来概括:嗟来之食。2、概括本段的内容:通过对比,指出有些人之所以会丧失羞耻之心,正是由于贪图物质享受,爱慕虚荣造成。3、本段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4、“失其本心”中“本心”指能
本文标题:2015届九上第七单元提纲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7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