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13年专转本课本知识点整理
第1页共19页2013年专转本课本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比特(b)(二进制位,简称“位”):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表示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处理单位。2.比特的取值只有“0”和“1”两种,表示两种不同的状态。3.字节(B):表示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1B(字节)=8b(比特)4.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二进制位信息时,经常使用的传输速率单位是:比特/秒(b/s或bps)。5.Moore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Moore定律不可能永远成立)。6.调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7.①频分多路复用(模拟通信的主要手段)——在一对传输线路上可有N对话路信息传送,而每一对话路所占用的只是其中一个频段。②时分多路复用(数字通信的主要手段)——把N个话路设备接到一条公共的通道上,按一定的次序轮流的给各个设备分配一段使用通道的时间。③波分多路复用——在单一光纤内同步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波,使得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获得倍增。8.①电路交换(线路交换)例如:电话交换机②分组交换(包交换)——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线路利用率高;但是延时长,不宜用于实时通信或交互通信。例如:互联网第二章计算机硬件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2.CPU的结构主要部件功能运算器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其中包括处理整数运算的部件叫“算术逻辑元算部件”(ALU)和处理实数的浮点运算器。控制器取指令并控制运算器的操作记录内部状态。指令计数器:存放CPU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指令寄存器: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寄存器组临时存放参加运算的数据和得到的中间结果,由几十个寄存器组成。需要运算器处理的数据总是预先从内存传送到寄存器。3.CPU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采用“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完成各种操作。4.指令: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位。指令用二进制位表示。指令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5.指令系统:CPU所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6.同一公司的CPU产品通常“向下兼容”。不同公司的不同CPU产品它们互不兼容。7.CPU的性能指标:运算速度、字长、主频、CPU总线速度、高速缓存、指令系统、逻辑结构①运算速度——度量单位:次/秒(每秒执行加法运算的次数);MIPS(百万条定点指令/秒)。第2页共19页②字长——中央处理器中运算器和寄存器的宽度。字长决定了计算机的精度,字长通常是2的整数次幂。③主频——CPU内部的时钟频率,是影响CPU速度的主要因素。④CPU总线(前端总线)速度——总线速度越快,CPU的性能发挥得越充分。⑤高速缓存——容量越大、级数越多,有利于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但有时Cache级数过多也会影响CPU速度)8.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也称“主存”)9.内存和外存的比较:内存:外存:①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①速度慢、容量大、价格低②能直接被CPU访问②不能直接被CPU访问(要先转入内存)③具有易失性(断电后会丢失)③具有非易失性(断电后不会丢失)④存储介质:半导体芯片④存储介质:磁盘、光盘、U盘、磁带等10.只读存储器(ROM)具有非易失性,断电后不会丢失。随机存储器(RAM)具有易失性,断电后会丢失。11.DRAM①存储容量:指存储器所包含的存储单元总数。每个存储单元(一个字节)都有一个地址,CPU按地址对存储器进行访问。单位:MB(1MB=220字节);GB(1GB=230字节)②存取时间:指从地址选定后到存储器读出数据并送到CPU(或把CPU数据写入存储器)所需时间。单位:ns(1ns=10-9秒)③常见内存条:单列直插式内存条、双列直插式内存条、Rambus内存条模块④如果CPU的地址线宽为n,那么CPU的寻址大小是2n(B)12.硬盘存储容量(单位:GB)存储容量=磁盘面数(磁头数)×磁道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平均寻道时间:指磁头移动到制定的磁道寻找到相应目标所需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平均等待时间:指找到磁道后,等所要数据块转到磁头下的时间。它是磁盘旋转周期的1/2。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平均访问时间是评价硬盘读写数据所用时间的最佳指标)。13.Cache容量(单位:KB或MB)14.康宝:又称“组合光驱”,其兼具CD驱动器和DVD驱动器的功能。15.北桥芯片是主板上最重要的芯片,它负责与CPU、内存、显卡进行通讯。南桥芯片负责连接硬盘、USB接口、PCI接口等其他接口。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之间也有通道进行数据通讯。16.BIOS包含四个程序(一般情况下不能被修改):①POST(加电自检)(诊断计算机故障)②系统自举(装入程序启动计算机)(启动计算机工作)③CMOS设置程序(设定和修改计算机配置)④基本外围设备的驱动(控制基本的I/O操作)17.CMOS:主要存放配置信息(如:软、硬盘数目类型,启动系统时顺序等)一旦丢失,系统将无法启动,需要专门的电池供电。18.常考I/O接口鼠标的I/O接口:RS-232E、PS/2、USB、无线接口第3页共19页键盘的I/O接口:PS/2、USB、无线接口显示器的I/O接口:VGA硬盘的I/O接口:SCSI(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IDE(传统常用)、SATA(比IDE性能更优良,近几年普及)19.USB接口:串行传输、使用差分信号、即插即用、支持热插拔、一个USB集线器最多连接127个设备、电源(+5V)20.IEEE-1394、i.Link、FireWire接口:主要用于连接需要高速传输大量数据的音频和视频设备。一个接口最多可以连63个设备,速度高于USB。21.扫描仪工作原理:采用CCD(电荷耦合器件)实现光电转换。分辨率:用每英寸生成的像素数目(dpi)来表示。22.手持扫描仪:只适用于扫描小的图件平板式扫描仪:在家用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应用最广胶片扫描仪和滚筒扫描仪:是高分辨率的,在专业印刷领域应用。23.数码相机的两个性能指标:①像素:CCD像素的数目越高,图像越清晰②存储容量。24.数码相机工作原理:成像在成像芯片(CCD或CMOS)上,再经过成像芯片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A/D转换)变成数字图像。25.显示器由监视器(显示器)和显示控制器(显卡)组成。26.显示器的分辨率一般用:水平像素个数*垂直像素个数来表示。27.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可支持多层套打,打印质量差,噪声大激光打印机:分辨率高,打印质量好喷墨打印机:能输出彩色图像,墨水成本高第三章计算机软件1.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软件:是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时所必需的数据。3.软件=程序+数据+文档4程序:是为了用计算机解决某个问题而采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一个指令序列。(程序是软件的主体,程序的核心是算法)。5数据:是指程序所处理的对象和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分别称为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6.文档:指程序开发、维护和操作有关的一些资料。7.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8.软件危机:指软件开发和维护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第一,如何开发软件,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二: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9.工程:指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10.操作系统:用于管理、控制和分配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支持应用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11.机的冷启动与热启动(两个典型事例):一,关机状态下启动计算机属于冷启动。二,在使用过程中同时按下Ctrl+Alt+delete属于热启动。12.随意进行软件拷贝和分发是一种违法行为。第4页共19页13.操作系统一般采用虚拟存储技术(也称虚拟内存,简称虚存)进行存储管理。14.文件类型:纯文本文件(.txt)、PDF文件(.pdf)、Word文件(.doc)、投影片文件(.ppt)、数码照片文件(.jpg)、MP3音乐文件(.mp3)15.程序设计语言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类16.机器语言:使用二进制码表示的,它是面向机器的第一代语言。17.计算机唯一能识别的语言就是机器语言。18.机器语言缺点:编写效率低,易出错,难记等。(现在已经不直接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19.汇编语言(又称“低级语言”):它是使用一系列符号表示机器语言的,因此也可称为“符号语言”。20.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第二代语言。注意:汇编语言不能直接被机器执行,需要翻译成机器语言。21.高级语言(又称“算法语言”):高级语言处理程序用于把人们编制的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机器能够理解的目标程序。22.高级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第三代语言23.面向对象的第四代语言有:C++、Java、Delphi24.按照不同的翻译处理方法把翻译程序分为:汇编程序、解释程序、编译程序三类。25.汇编程序:就是把汇编语言(源语言或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语言或目标程序)。26.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按动态的运行顺序逐句进行翻译并执行。27.解释程序通常适合于交互方式工作的,或调试状态下运行的,或运行时间与解释时间相差不大的语言。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29.编译程序适合于翻译那些规模大,结构复杂,运行时间长的大型应用程序。30.算法:算法是问题求解规则的一种过程描述。31.算法设计一般采用又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的逐步求精的方法。32.算法的基本性质:①确定性(算法每一步操作含义必须清楚明确,无二义性)②有穷性(算法在执行了有限步骤后必须结束)③能行性(算法必须是计算机可执行的,在计算机的能力范围内)④输入、输出性33.算法和程序的区别:一个程序不一定满足有穷性,程序中的指令必须是机器可执行的,而算法中的运算语句却无此限制。34.算法除了要考虑正确性之外还有考虑:①占用计算机资源(时间和空间代价)②是否易理解、易调试、易测试等。35.常见的数据结构:①队列(先进先出)②栈(先进后出)③链表(指针方式表示的“线性结构”)④树(二叉树)⑤图(有向图、无向图)36.数据存储结构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①顺序结构:即把其数据按其先后顺序,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第5页共19页②链表结构:即把其数据无序存放在存储器中,用指针把存储器中数据关联起来,建立先后顺序,形成“链表结构”。37.科学家尼●沃思20世纪70年代成提出著名公式:数据结构+算法=程序38.尼●沃思之后还提出:计算机科学就是研究算法的学问。39.算法的表示方法:①文字表示②流程图表示③用N-S盒图表示算法。(例如:高中数学接触到的当循环和直到循环)④用PAD图描述算法。(中文含义“问题分析图”)⑤伪代码: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公式。第四章数字媒体及应用1.目前广泛使用的西文字符集及其编码——ASCII码。2.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3.ASCII使用7个二进位对字符进行编码(标准ASCII码),称为ISO-646标准。0×××××××图14.基本的ASCII字符集共有128(27)个字符。其中96个可打印字符(常用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第32-126,和32个控制字符——第0-31以及127。5.几个特殊字符的ASCII码:空格(32)、A(65)、a(97)、0(48)注意:数字、字母的ASCII码是连续的;对应的大小写字母ASCII码相差32。6.不同类型的ASCII码的十进制数值由小到大的排序: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7.扩充ASCII码:将标准ASCII码的最高位置1,得到十进制(D)数代码128-255。扩充ASCII字符集=标准ASCII字符集+扩展字符集1×××××××图2注解:标准ASCII码,最高位为0(如图1),因此可以看做只有7位,每一位有0和1两种可能因此就是27位(128位)也就是十进制中的0-127,而扩充ASCII码将最高位置1(如图2),此时就总共有
本文标题:2013年专转本课本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8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