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2015届高三历史创新与热点试题猜想(第3套_含答案)
山本田一原则(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助我们成功——凭智慧战胜对手第1页,共8页2015届高三历史热点篇试题8:一带一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左)与宋代丝绸之路(右)材料二航路开辟图材料三亚欧大陆桥(1)依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路繁荣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8分)(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结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2分)山本田一原则(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助我们成功——凭智慧战胜对手第2页,共8页热点篇试题9:一带一路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西方。——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万历四年(1576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中菲间的贸易迅速升温。福建、广东海商“将中土丝、绵、缎布、磁、铁贵货到彼番国,不卖货物,止卖金银”。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西海岸Acapulco港,横越太平洋至菲律宾的航线。——摘编自杨天明《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热点篇试题8:一带一路【答案】(1)发展:①到达范围更广,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②贸易渠道增加,海上商运发展迅速;③唐宋以来,瓷器成为外销重要商品,故被称为“瓷路”。(3分)原因:①北方战乱,陆上丝路受阻;②经济重心南移;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瓷器成为主要的外贸商品,需要稳而运载量大的承载工具;⑤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4分,任意2点)(2)背景: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丝绸之路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的结果;(4分)影响:①新航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由封建向近代过渡,丝路没有;②新航路促进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灾难,丝路双方受益;③对于世界一体化来说,丝路交往有限,新航路打破隔绝状态,推动世界成为整体。(4分,任答2点)(3)认识:①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需求,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②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欧亚空间的深度整合与合作,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丝绸之路。(2分)热点篇试题9:一带一路【答案】(1)条件:①丝织技术先进,西方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②唐前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国家统一;③政府设置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④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⑤粟特人的重要媒介作用等。(6分)(2)①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和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加强;②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进行早期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③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肆掠夺和开采黄金白银;④明朝(万历年间)政府一度开放海禁。(8分)山本田一原则(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助我们成功——凭智慧战胜对手第3页,共8页热点篇试题10:一带一路材料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材料三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节选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10分)(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4分)热点篇试题10:一带一路【答案】(1)海丝: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2分,只答贸易网络、文化交流通道而没有区位概念的给1分)原因:①经济重心的南移;②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繁荣。(4分,回答“造船技术的提升、指南针的应用,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对外政策:①对外开放;(2分)②平等贸易。(2分)(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评价:①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2分)②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2分)(3)①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2分)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2分)(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山本田一原则(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助我们成功——凭智慧战胜对手第4页,共8页热点篇试题1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示意图材料三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社,城市手工业合作社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工商联主席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材料四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2)从示意图1860-1870处、1912处中,分别能获得哪些信息?分析出现1912处现象的原因。(10分)(3)材料三反映出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改变的原因。(8分)山本田一原则(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助我们成功——凭智慧战胜对手第5页,共8页热点篇试题12: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的变动沙皇政府终于在1861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但是,沙皇政府明显地将改革作为摆脱统治危机、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张建华《改革与革命:俄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结合史实,说明俄国是“在1861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4分)(2)相比于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是如何“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6分)热点篇试题1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1)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掠夺原料。(2分)影响: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2)信息: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分)②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迅速发展)(2分)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救国的思潮;⑤一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点即可,得6分)(3)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2分)。(4)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原因: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②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发展迅速;③党和国家分析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④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6分)热点篇试题12: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1)通过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开始了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的转变。(4分)(2)政治:宣布四民平等,通过《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文化:实行文明开化。(6分)山本田一原则(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助我们成功——凭智慧战胜对手第6页,共8页热点篇试题13: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的变动(2013浙江高考38)(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
本文标题:2015届高三历史创新与热点试题猜想(第3套_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8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