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2015届高三地理模拟冲刺卷17
-1-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发展的过程是由均衡到不均衡再到新的均衡…如此循环往复,这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区域发展的均衡——非均衡原理,此原理客观地反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1-2题: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出台了许多区域发展战略。在下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符合区域发展非均衡原理的是()。①.西部大开发②.经济特区的创建③.“三线”建设④.中部崛起⑤.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⑥.浦东新区的开发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②④⑤⑥D.②⑤⑥【答案】D【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学生的理解题目意思的能力。【解析】理解“非均衡”的意思即可找出答案。2、下列措施中,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是()。①.资源的开发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③.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④.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主要有: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等。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气象条件相当恶劣: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北京时间2014年7月21日15时许,中山站的科考人员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第一缕阳光。读右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5题:3、中山站所处的经度最接近()。-2-A.16°WB.76°EC.92°ED.103°W【答案】B【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极昼或者极夜地区特殊的地方时,及区时的计算能力。【解析】2014年7月21日15时,中山站的科考人员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第一缕阳光,说明中山站所在纬度刚好与晨昏圈相切,其切点上的时间为正午12时,与东8区相差3个时区,则中山站位于东五区,因此中山站所处的经度最接近76°E,B正确;A、C、D错。4、从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中山站漫长黑夜的天数最接近()天。A.40B.80C.60D.300【答案】C【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解析】因为中山站位于南半球,则中山站的极夜期是关于6月22日对称,7月21日与6月22日相差30天,同时在6月22日前,也应有30天的极夜,因此中山站的漫长黑夜的天数最接近60天,C正确;A、B、C错。5、形成中山站烈风的原因包括()。①.光滑的下垫面减小了风的摩擦阻力②.中间高四周低的冰盖地形形成了强大的下降风③.极寒的天气形成了强大的下沉气流④.南极大陆与周边海洋温差较大,增强了水平气压梯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答案】C【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风力大小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3-【解析】风力的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南极大陆极寒的天气与周边海洋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冰面光滑,再加上中间高四周低的冰盖地形使风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形成中山站的烈风。鄱阳湖面积3583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平均水深8.0米,它汇集了赣、信、抚、修、绕五水,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740平方千米,其平均水深6.3米,汇集了湘、资、沅、澧四水,在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读下图,回答6-7题。6、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节能力却远不如面积比其小得多的洞庭湖,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鄱阳湖的库容小于洞庭湖B.洞庭湖的位置在鄱阳湖的上游C.鄱阳湖湖口地势高于长江,而洞庭湖则相反D.鄱阳湖水系比洞庭湖水系水量大得多,抑制了其接纳能力【答案】C【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湖泊对河流水位的调节作用。【解析】从材料可知,鄱阳湖面积大、湖水深,库容量大;位于洞庭湖的下游,AB错误。鄱阳湖湖口地势高于长江,而洞庭湖地势低于长江,是鄱阳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节能力远不如面积比其小得多的洞庭湖的主要。7、对长江的调节作用是鄱阳湖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调节作用最主要表现在()。A.大量接纳来自洪峰期长江的洪水B.拦截江西境内诸河洪水,减缓长江汛期洪灾C.在枯水期对长江进行补给,减缓下游旱灾D.调节鄱阳湖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答案】B-4-【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湖泊的生态功能。【解析】鄱阳湖地势比长江高,不能大量接纳洪峰期长江的洪水,其最大的意义是拦截江西境内诸河洪水,减缓长江汛期洪灾。叶尼塞河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大河之一。每年冬天临近时,在其河流入海口地区可以看到大批俄罗斯的标志——大型食肉动物北极熊在此聚集。读右下图,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8-9题。8、叶尼塞河的河水最主要补给方式是()。A.雨水补给B.贝加尔湖湖水补给C.地下水补给D.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答案】D【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河水的补给方式。【解析】叶尼塞河的流域北部为极地气候,中、南部为显著的大陆性气候,降水补给较少;流域纬度高,多高原山地地形,所以积雪多,季节性积雪融水是主要的补给方式。9、每年冬季临近北极熊在其入海口附近聚集,最可能的原因是()。A.入海口地区沉积物多,北极熊的食物种类丰富B.入海口地区地形平坦,便于北极熊活动C.入海口地区海水盐度小,海水最先冻结,便于北极熊捕食冰层下面冬眠的海生动物-5-D.入海口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便于体积庞大的北极熊活动【答案】C【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河流对生物资源的影响。【解析】叶尼塞河冬季流量较小,入海口沉积物较少,食物更少;地形和低温对北极熊活动影响不大;入海口地区海水盐度小,海水最先冻结,便于北极熊捕食冰层下面冬眠的海生动物,故选C,ABD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体分布在纬度为25°-35°的大陆东岸,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北方界线比理论上的界线明显南移。读下图,回答10-11题:10、和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纬度位置明显向南偏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势力较强B.夏季风的势力较强C.缺少高大的东西向的山脉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答案】A【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我过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解析】我过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纬度位置偏北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势力较强。11、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34°N)的纬度明显高于淮河(32°N)的纬度,其原因主要是()。A.距海的远近不同,结果热力性质有差别B.地形因素C.大气环流因素D.与冬季风的源地距离不同【答案】B【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6-【解析】高大的秦岭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所以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34°N)的纬度明显高于淮河(32°N)的纬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6题——第41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36.(24分)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7-(1).史学家推测,冬小麦的种植及高产是古埃及文明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试分析古代埃及冬小麦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10分)(2).文明的形成与繁荣离不开交通,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尼罗河上航行的船只成为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请你根据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请分别分析在尼罗河上向南和向北航行船只天然的动力条件及航行的方式。(8分)(3)历史上的很多文明因为外族的入侵而灰飞烟灭,而古埃及文明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了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人文地理学家推测:其相对封闭的环境对外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防卫环境。根据上图分析古埃及所具备的天然防卫环境。(6分)【答案】(1)、(共10分)①河谷地带、地形平坦。②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③灌溉水源充足。④.尼罗河的定期(夏半年)泛滥带来肥沃的冲积土壤,且避开了冬小麦的生长期(冬半年)。(前3点6分:每答对1点给2分;第4点4分,共10分)(2)(共8分)①向北航行的船只,利用尼罗河自南向北的流向(2分),收起船帆,借助水力,直接顺着水流向北航行(2分)。②向南航行的船只,利用自北向南的东北信风(2分),扬起船帆,借助风力,顺风向南航行(2分)。(本小题8分,每点4分)(3)(共6分)①东边是红海及其岸边的沙漠地带。②北边是地中海及尼罗河河口沼泽地带。③西边是沙漠。④南边是沙漠。-8-(本小题共6分,答对3点及其以上给6分,此外,每答对1点给2分)【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古埃及的农业区位因素,船只航行的天然动力,城市的天然防卫环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第(1)题分析古埃及小麦生产有利的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埃及位于低纬度地区热量和光照充足,再加上沙漠广布,昼夜温差大;地形:位于尼罗河谷地,地形平坦;水源:位于尼罗河谷地,灌溉水源充足;土壤:.尼罗河的定期(夏半年)泛滥带来肥沃的冲积土壤;河水泛滥:避开了冬小麦的生长期(冬半年)。第(2)题分析尼罗河船只航行的天然动力和航行方式。船只航行的天然动力主要是水力和风力。古埃及时期的船只主要是帆船,手气船帆和扬起船帆是其主要的航行方式。古埃及主要位于东北信风带。所以向北航行的船只,利用尼罗河自南向北的流向收起船帆,借助水力,直接顺着水流向北航行;向南航行的船只,利用自北向南的东北信风,扬起船帆,借助风力,顺风向南航行。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古埃及的防卫环境:东边是红海及其岸边的沙漠地带;北边是地中海及尼罗河河口沼泽地带;西边是沙漠;南边是沙漠。【解题感悟】在解答古埃及时期船只的航行方式不知道联系历史知识。当联系到当时船只的技术水平是就能较好的解答问题。当解答有关古代的一些问题是要多联系历史知识,从特定时期的特点来解答。37、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工人打开丹江口水库闸门正式放水。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其工程主要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郑州附近的穿黄工程、天津段和北京段的管涵工程,读下图回答(22分)-9-(1)、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带来哪些影响?(12分)(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后,其在向华北地区调水的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条件?(10分)【答案】(1)①增加供水量。②.提高水源地水位,增加了供水速度、提高供水效率。③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④库区移民问题。⑤汉江中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答对4点及以上得12分,除此之外,每答对一点给3分)(2)(共10分)①丰富的水源后备: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视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2分)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a、水源地海拔较高,全程基本可实现自流引水;b、总干渠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4分,每点各2分)③穿过城市众多,缓解沿线城区缺水问题;利用穿过黄河之便,可以借助黄河,为黄河中下游流域供水。(4分,每点各2分)【解析版】本题旨在考查重大工程建设依据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带来的影响。只要是分析事物影响的题目都要用辩证的观点,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丹江口水库加高有利的影响是可以增加供水量;提高水源地的水位,增加了供水速度、提高供水效率;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不利的影响是:库区移民增多;汉江中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等。第(2)题实际上是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依据。调水要从水源、水流、工程量、意义等方面去分析。中线工程的水源主要来自丹江口水库,后期还可能从长江引水,水源丰富。水流主要从地势较高的地区流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可自流。工程上可借助
本文标题:2015届高三地理模拟冲刺卷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8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