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广东省)[北师大版]
-1-广东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复习提纲2013-03-06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2012年考过,以此类推)2、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发明了彩陶。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3、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促使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4、炎帝与黄帝1、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2、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3、黄帝(人文初祖)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嫘祖养蚕抽丝技术)注:(毛泽东:“赫赫始祖,吾华肇始。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5、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6、尧、舜、禹的传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被尊称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11)(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2)主要内容:“授民授疆土”。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作战。(“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08;10)(1)公元前356年,秦国(秦孝公时)开始变法(商鞅变法)。(2)、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法;2、奖励生产(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打击贵族);4、承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阶级;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性质);5、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6、统一度量衡。-2-(4)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了,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铁器、牛耕(春秋时期开始)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1)、长平之战(秦-赵):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之战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有关成语:纸上谈兵)(2)、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3)、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用10年的时间陆续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注:(“秦王(秦始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指秦始皇)2、秦始皇建立与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废分封,立郡县(政治方面)(“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1、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11)2、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二、车同轨,书同文(经济方面)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2、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3、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12)三、御匈奴,筑长城(军事方面)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四、焚书坑儒(思想方面)注:1、秦朝实行的措施中,对形成中华民族稳定的共同体所起的作用最深远的是:统一文字2、(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指——郡县制)3、(《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载:“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这段材料——肯定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作用)4、(“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秦始皇-3-实行的统治政策)3、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新增内容)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从而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此外,又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二、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三、强化监察制度1、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2、在地方,设立刺史(13个,十三州部)。注:(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汉武帝)(董仲舒针对“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形势,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4、张骞通西域。(后形成丝绸之路)(08)(1)、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汉武帝召募,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风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2)、“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1)(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08)概述北魏(鲜卑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⑴、迁都洛阳(从平城迁到洛阳)。⑵、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注:(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布这一诏令——孝文帝)(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孝文帝厉行汉化;学习汉语)(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贞观之治(11):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新政: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六部分管具体政务。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三省六部制)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4-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注:(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唐玄宗;“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2、科举制度(09;12)1、它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隋炀帝创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武则天时设武举),科举历经了隋、唐、宋、元、明、清。整整存在1300周年。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雁塔题名);[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赚得英雄尽白头!”](国学大师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指——科举制)2、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7世纪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尺带珠丹上书时说:唐朝与吐蕃已“和同为一家”。注:(“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吐蕃)3、以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情况。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2)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古代印度)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10)注:(“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东渡日本)(“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鉴真东渡日本)(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⑴、商业活动更加活跃,东京等商业城市的繁荣程度超过唐代长安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舍”。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注:(“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纸币的产生过程。)-5-⑵、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完成。(“国家根本,仰拾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⑶、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市舶司)。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2.宋代的都市生活。(09)①节日:元旦(元日、岁首,指今天的春节)、寒食、冬至②打破市坊制;出现夜市,贸易没有时间限制③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或瓦子”,蹴鞠盛行。注:(“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宋都东京)(“爆竹声
本文标题: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广东省)[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8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