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1课时 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1-第1课时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他们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这些人有的参加过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于少数民族。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做了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劝太子杀掉李世民;尉迟敬德是个铁匠,曾参加与唐朝作对的刘武周集团,甚至投降过突厥;此外,李靖是落魄书生,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程咬金)是农民……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资治通鉴》材料三《步辇图》(右图)以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认识。解析第(1)问,通过解读材料,可得出唐太宗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等;第(2)问,先从材料中看出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再结合教材知识,运用史实加以说明即可;第(3)问,需要综合评价,但应主要围绕“贞观之治”进行阐述。答案(1)用人不拘门第、民族,不避仇怨,唯才是用。(2)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如击败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等。(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知人善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柏拉图全集》第二卷材料三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2-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这种政体虽然只是个理想,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二为一”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柏拉图。第(1)问,根据材料中“德”等知识回答“主张”,回忆儒家思想的影响来回答“意义”。第(2)问,从材料二中柏拉图对哲学王的认识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比较两则材料中对贵族政体的认识等知识回答。第(4)问,比较材料信息可知,孔子和柏拉图都强调了道德的作用。联系二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分析“原因”。答案(1)主张:德治(或为政以德、仁)。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原因: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使国家(人类)实现安宁。(3)特点: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4)相同: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或都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原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本文标题: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1课时 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8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