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年2月24日生物2
2015年2月24日生物21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14•海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解答:解:A、腐生的土壤微生物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选项正确;B、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故B选项正确;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故C选项正确;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2.(2014•天津)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生态系统中金字塔的分类:(1)能量金字塔,是以单位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数值为指标绘制成的金字塔.(2)生物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有机物质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量金字塔.2015年2月24日生物22(3)生物数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个体数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数量金字塔.不同生态系统中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的情况.解答:解:A、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故A选项正确;B、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或许更多,故B选项错误;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故C选项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用具体的实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3.(2013•广东)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图中所示鱼a和鱼b处于竞争关系,如果引入鲈鱼,将会捕食其中的一种,导致该种鱼数量减少,而另外一种会由于竞争者数量减少而增加.解答:解:A、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根据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B、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B错误;C、引入鲈鱼后,小型土著鱼被大量捕食,所以浮游动物总量增加后再减少,C错误;D、由C项可知,浮游动物总量增加后再减少,则浮游植物总量减少后再增加,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要能够利用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的观点解释鱼类产量的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型.4.(2013•海南)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2015年2月24日生物23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属于信息题,解题关键是能够通过表格的分析获得有效信息.表中可以看出,没有捕食者时,甲的成活率最高;但是随着捕食者的数量的增多,甲和丙的成活率均下降,只有乙的成活率反而升高了.解答:解:A、从放入捕食者后蝌蚪的存活率知,甲、丙两种蝌蚪随捕食者种类增加,存活率下降,而乙蝌蚪存活率变化不大,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正确;B、2、3、4池塘里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会相互影响,B正确;C、从池塘1的结果可知,三种蝌蚪竞争的结果是乙蝌蚪存活率最低,将会被淘汰,C正确;D、因为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所以随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和丙数量减少,与乙的竞争减弱,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多,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难度适中.5.(2013•江苏)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2015年2月24日生物24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曲线图显示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解答:解:A、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A正确;B、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正确;C、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C错误;D、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曲线图显示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生态系统成分的作用的了解,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题,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6.(2014•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新地区,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物种造成不良影响,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属于人为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解答:解: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故A选项正确;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故B选项错误;C、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C选项正确;D、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2015年2月24日生物25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7.(2011•江苏)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简历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生物入侵: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其后代在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生物性污染与其他污染的区别:①污染物是活的生物;②潜伏时间长;③破坏性大.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的灭绝.解答:解:A、互花米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竟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属于生物入侵,A正确;B、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竟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错误;C、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正确;D、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正确.故选:B.点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各地备考时比较关注的课题,此题也相对比较简单.8.(2012•海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考点:群落的演替.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B、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2015年2月24日生物26C、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D、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等,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9.(2011•海南)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本文标题:2015年2月24日生物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9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