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5年三年高考真题精编专题11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2015年高考题】(2015•新课标II卷)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1.D2.D3.A【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A.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D.渭河平原【答案】1.A2.D【解析】2【考点定位】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我国的农业分布。(2015•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减低D.草原生产量减低【答案】6.C7.B8.A9.B3【考点定位】本组题目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等。(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29、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例城市观察点河流耕地湿地林地国界线第7、8题图132°134°48°46°丁丙乙甲20世纪五十年代132°134°48°46°丁丙乙甲21世纪初期沙地教育SHADIJIAOYU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4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7、B8、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答案】1.D2.C【考点定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2015•江苏卷)下图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D.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A.I区B.Ⅲ区C.Ⅳ区D.V区【答案】23.BD24.B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2015•北京卷)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6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12分)【答案】(2)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考点定位】农业生产。(2015•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7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3分)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4分)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3分)【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粮食产需变化及其原因。【2014年高考题】(2014·新课标II卷)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10-11题。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控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答案】10、A11、D8【考点定位】气候、农业生产。(2014·上海卷)(五)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12.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13.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答案】12、A13、C【考点定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环境作用(2014·海南卷)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6~8题。9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本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产品竞争力8、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C、资金不足D、土地多盐碱【答案】6、A7、D8、B【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影响棉花早熟的自然因素。(2014·广东卷)9.图4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A、西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北地区【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向我国东北移动,所以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10贡献最大的地区是东北地区。【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农业地域类型。(2014·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3-4题。3.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4.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答案】3.A4.A【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及其影响。(2014·大纲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9~11题。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答案】9.B10.D11.D11【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农业、城市区位。(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2题。图1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1、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培板栗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A2、A【考点定位】气候、农业生产。(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1992年~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7~8题。127.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A.非洲东部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8.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更加便捷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C.中国需求扩大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答案】7、A8、C【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的主要原因。(2014·江苏卷)《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答案】1.C2.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形地貌、农业区位因素。(2014·江苏卷)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9-20题。1319.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A.洪泽湖周边地区B.太湖周边地区C.沿江地区D.沿海地区20.“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A.山地易排水B.山地日照充足C.山地风力大D.山地云雾多【答案】19.BC20.A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2014·大纲卷)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种植棉花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
本文标题:2015年三年高考真题精编专题11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1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