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2015年下学期初三语文测试
2015年下学期初三年级测试语文(考试范围:九上第六单元、《水浒传》)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签字笔将字迹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执著.(zhù)寥阔荣膺.(yīng)忧心冲冲B.沉湎.(miǎn)狼藉相形见绌.(chù)佝偻C.面面相觑.(qù)好高骛远瞥.见(piě)根深蒂固D.拮据.(jù)沧海桑田蓦.然(mò)羸弱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做出了主要贡献。B.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C.“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C.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③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④不停的絮絮叨叨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5.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天)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2分)A.20岁、30岁B.30岁、40岁C.40岁、50岁D.50岁、60岁6.综合探究(4分)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但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却是非常贫穷。”材料二: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出身寒门;明代大学士宋镜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综合运用(共4分)2015年,暮春,子夜,北京。毗邻王府井大街,首家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嘀嗒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读照书窗”的意境。(1)书店请读者为书店题写对联,一位读者写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2分)上联:书破万卷才知学浅下联:_________________(2)书店要成立一个读书会,让更多的人热爱读书,请你为这个读书会拟写两个有创意、有意境的名字。(2分)名字一:____________________名字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古诗文默写填空(共7分,每空1分)(1)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2),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出师表》表现诸葛亮淡薄功名,品格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名著阅读(共5分)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作者是___________。(2分)(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表现出来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列举与林冲有关的故事。(不少于两个)(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共60分)(一)古诗鉴赏(共6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0.上阕写实,词人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她的愁苦。(2分)1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A.一见辄.能诵/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B.把.卷无几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C.比.读《齐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D.心善其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1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例句:故虽有强记之.力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何陋之.有(《陋室铭》)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每小题3分)(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什么?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秦王怫.然怒()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③秦王色挠.()④长跪而谢.之()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说明文阅读(共8分)“法国悖论”的成因“法国悖论”一直是营养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一般意义上的健康生活方式,法国人不占什么优势,但他们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却相对较低。一些人认为这与法国人嗜好葡萄酒的生活习惯有关。不过,前段时间云无心在《新知周刊》上撰文,解释了葡萄酒为什么不可能是造成“法国悖论”的原因。那么,“法国悖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最近,美国的凯斯勒博士在他的著作《饕餮的终结》一书中指出,法国人用餐时间更长、点餐分量更小或许是造成他们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心脏疾病病死率较低的关键。首先,食物的分量大小与条件性过食有关。简言之,大份的食物,常让人不自觉地多吃。美国人特别爱好大份的食物。2003年,美国费城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联合研究发现,美国的食物分量比法国多25%。这一情形几乎遍及所有餐馆。研究者还对两地餐饮指南和烹饪书分析了一通。知名餐饮指南《Zagat》的费城版和巴黎版,显示了两地饮食风格的差异。费城食评家更喜欢评点大份的食物,设有自助餐的餐厅更受推崇;巴黎的食评家则压根不提这些。在美国的“煮妇”烹饪书里,重点通常是如何做出一桌肉类丰盛、蔬菜寡淡的菜肴来。法国神经科学家克洛尔,在《关于脂肪的谬误》里则将“法国悖论”细化为几个关键词,除慢进食、小分量外,还包括更喜鱼肉、进食好脂肪、低糖、少零食、拒绝美式食品。法国文化和传统习俗,也与这一悖论有关。在过去,法国人每天固定进食2~3次,两餐间不吃点心零嘴。巴黎迪尤医院的肥胖研究者贝利叶说,法国人打小就知道这一条。当然,法国悖论并非不可打破。贝利叶指出,小吃、快餐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巴黎街头出现,良好的膳食结构和习惯正受到冲击。原本的膳食习惯被打破后,“因饥饿而吃”终将被“为了吃而吃”所替代。凯斯勒是克林顿当
本文标题:2015年下学期初三语文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1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