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5年免疫学重点总结---陈峰
1免疫学考试重点总结(2015年)1、免疫器官:1)一级淋巴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它包括骨髓、胸腺及腔上囊(或法氏囊)。2)二级淋巴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的场所。它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及皮肤粘膜淋巴相关组织等。3)三级免疫器官:在炎症因子诱导下,炎症局部可诱导性形成淋巴器官组织。2、免疫系统的生理性功能:1)免疫防御——外来有害物质的清除2)免疫监视——对变异了的自身成分(肿瘤)的清除3)免疫自稳——对自身废弃物和冗余细胞和分子的清除,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3、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比较(重要)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参与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NKT细胞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2参与分子补体,C反应蛋白,抗菌肽,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免疫球蛋白(抗体)受体特征胚系基因编码,同类型细胞表达相同的受体(非克隆表达)体细胞基因片段重排后的基因编码,同类细胞表达各自独有特异性的受体(克隆表达)受体种类TLR,NLR,补体等BCR、TCR识别配基PAMPs、DAMPs抗原表位反应时间立即延迟至数日免疫记忆无有4、免疫球蛋白多样性(名解):由于基因重排使免疫球蛋白的V区出现数量及其庞大的变化,以应付自然界中各种各样抗原性物质的生物学机制。形成的因素(简答):V区(胚系基因片段数量、基因重排的组合多样性、基因重排的连接多样性、体细胞突变)。多样性的意义?5、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作用(简答):(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通常需要补体3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毒素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2)激活补体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效应①调理作用(名解)抗体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R结合,增强其吞噬能力,称为抗体的调理作用(opsonization)。②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名词解释)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体的Fc段与具有细胞毒性的FcR结合,激活这些细胞,释放细胞毒性物质,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在游离状态下即可与肥大细胞及嗜硷性粒细胞的FcεR结合,使之致敏,当相应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立即与上述致敏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交联,诱发I型超敏反应。(4)穿过胎盘和粘膜人类IgG能借助Fc段选择性地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可逆性结合,主动穿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此外,SIgA可经粘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IgG穿过胎盘及SIgA经初乳传4递给婴儿是构成机体天然被动免疫的重要因素。(5)参与免疫调节抗体主要通过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参与体液免疫的正负调节。6、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选择题)IgG:(单体)(1)分4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2)血清含量最高(75%),分子量最小(3)出生后3月开始合成,半衰期长21天左右(4)唯一通过胎盘的Ig(5)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6)抗感染抗体、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IgM:(五聚体或单体)五聚体IgM:(1)分子量最大,存在于血流中,抗败血症(2)合成最早、半衰期短,用于早期诊断、产前诊断(3)具有强大的调理、激活补体及杀菌作用(4)血型抗体主要为IgM(5)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单体IgM:SmIgM为B细胞最早出现的重要表面标志IgA:血清型IgA: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免疫作用弱分泌型IgA:双体、三体及多体5(1)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外分泌液中(2)局部免疫、激活补体(替代途径)、ADCCIgD:(1)血清含量低(1%)(2)为B细胞的分化受体(3)防止免疫耐受的发生IgE:(1)正常时含量极低(0.002%)(2)两类Fc受体—高亲和力受体: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低亲和力受体:与ADCC有关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名解):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群与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同源、蛋白质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分子。8、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基本结构: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组成的Y型对称结构,两条重链间以及重链与轻链间通过二硫键连接。9、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C区基因的重排)(名解):V基因按一定的顺序与不同的CH基因片段重排而形成的不同的类和亚类。每个B细胞开始均表达IgM,随后可表达IgG、IgA或者IgE.10、三类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简单)MBL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的特殊糖结构IC、C反应蛋白、DNA、LPS等微生物颗粒或外源性异物颗6粒识别分子MBL或FCNC1q无参与成分除C1的所有补体固有成分C1-C9C3、C5-C9、fB、fD、fP丝氨酸蛋白酶(SP)MASP、C2、fB、fDC1r、C1s、C2fB、fDSP天然抑制物MASP受C1INH和a2M抑制C1r、C1s受C1INH抑制无C3转化酶C4b2ba、C3bBbC4b2baC3bBbC5转化酶C4b2a3b、C3bnBbC4b2a3bC3bnBb生物学意义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补体正反馈调节机制、原始补体激活途径1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简答):(1)攻膜复合体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活性片段介导作用:a、调理作用b、炎症介质作用c、清除免疫复合物d、免疫调节作用12、(简答)MHC分子多态性:在随机婚配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存在两种以上的基因型,编码两种以上的产物的现象。形成的因7素:1、复等位基因2、共显性现象。多态性产生的意义:MHC多态性导致了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和易感性并不相同。使得种群能对各种病原体产生合适的免疫应答,防止同一病原体在群体间扩散,以维持群体稳定性。13、锚着残基(名解):抗原肽上能和MHC分子的肽结合槽相专一性结合的氨基酸残基。14、与共同基序(名解):具有相同或相似锚着残基的抗原肽序列称为共同基序。具有共同基序的抗原肽往往能与同一类MHC分子结合。15、HLA分子的分布(很重要)组织、细胞I类分子(分布有核细胞)II类分子(免疫细胞表面)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朗罕氏细胞++++++胸腺上皮++++中性粒细胞+++—肝细胞+—肾脏+—脑+—红细胞——16、MHC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简答):1、抗原提呈2、参与胸腺8选择3、调控自然杀伤4、MHC约束性现象17、细胞因子作用方式: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18、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类型: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干扰素生物学作用:Ⅰ型:抗病毒,Ⅱ型:免疫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学作用:1.抗肿瘤、抗感染2.免疫调节3.诱导炎症反应)19、CD分子(名解):指能够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群。现也用来表示由一个分化抗体群所识别的膜分子。20、黏附分子(名解):一类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间质间相互接触、结合、信息转递的膜分子。21、模式识别受体的配体:PAMP(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DAMP(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主要类型: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NOD样受体、RIG样解旋酶受体、清道夫受体。22、黏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活化:协助抗原受体信号导入(CD3、CD4、CD8(协助TCR信号导入),CD79a、CD79b、CD19/CD21/CD81复合体(协助BCR信号导入))、共刺激分子(CD11a/CD18(LFA-1)——CD54(ICAM-1)、CD2(LFA-2)——CD58(LFA-3)、CD28——CD80/86(B7)、CD40——CD154(CD40L))、细胞活化的负调节分子,防止免疫应答过度活化(活化T细胞表面的CD152(CTLA-4)与APC表面的CD80/86结合,产生抑制作用)。23、未成熟与成熟树突细胞的比较未成熟DC成熟DC9分布组织/器官非淋巴组织/器官外周淋巴组织吞噬相关受体高表达低摄取、处理Ag能力强显著降低MHCII类分子低高表达黏附分子低/-显著升高Ag提呈(激活初始T)低很强24、NK细胞的激活机制(简答):ADCC(抗体的Fc段与NK细胞的FcR结合,激活这些细胞,释放细胞毒性物质,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和自然杀伤受体激活,其中自然杀伤又分为“丧失自我”和“自我诱导”两种方式。前者是指受病原体侵袭的靶细胞不能表达作为NK细胞抑制信号的正常膜分子(通常是MHCⅠ类分子而致使NK细胞激活,后者是指受病原体侵袭的靶细胞因应激而表达MIC-A与MIC-B等正常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分子而致使NK细胞激活。25、吞噬细胞的识别方式:模式识别受体,CD14是它的重要表面标志。介导固有免疫应答的机制:吞噬、杀灭作用、炎症调节作用、组织修复作用26、T淋巴细胞的膜分子:TCR-CD3复合体、共受体(CD4、CD8)、共刺激分子(CD28、CD154、CD278、CD2)、负调节分子(CD125=CTLA-4)、启动活化分子(CD45)、其他膜分子27、T淋巴细胞的不同生物学表型及功能膜分子表达类型不同外周T细胞分为:CD4+T细胞(MHC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主要功能是Th、Tr)、CD8+T细胞(MHCⅠ类分子10限制性T细胞,主要功能是Tc)按生物学作用分为:Th(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TH1是分泌,以细胞毒作用为主导的细胞免疫效应,Th2是分泌,以抗体生物学作用为主导的体液免疫效应。两者产生的细胞因子进行相互抑制)、Tc(细胞毒性T细胞)、Tr(调节性T细胞)。按激活的状态分:初始、效应、记忆T细胞Th1Th2产生的细胞因子IL-2++++—IL-4—++++IL-5—++++IL-10—+++IFN-γ++++—TNF-β+++—增殖所需细胞因子IL-2IL-2/IL-4辅助作用形成IgG促进DTH形成IgE/IgA抑制作用Th2Th128、Tc(NK细胞、CD8+T细胞)的杀伤机制:(1)通过穿孔素及颗粒酶途径介导细胞凋亡。(2)释放细胞因子TNF-α诱导靶细胞凋亡。(3)通过Fas/FasL途径导致靶细胞凋亡。29、B淋巴细胞的膜分子:BCR-CD79a/b复合体、共受体、共刺激分子(参与活化T细胞——CD80、CD86,参与形成活化第二信号——11CD40)、负调节分子30、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中抗体形成的比较(重要简答)特性初次应答再次应答所需抗原高低诱导期长短抗体效价低高抗体持续时间短长抗体主要类别IgMIgG抗体亲和力低高特异性低高31、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过程(重要):1、抗原识别阶段(1.APC与T细胞的非特异性结合——依赖黏附分子,2.APC与T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免疫突触形成)2、细胞活化阶段(同时满足双信号即:需要抗原刺激提供特异性活化信号为第一信号,同时也要有共刺激分子提供的非特异性活化信号为第二信号。1.CD4+T细胞的活化---外源性抗原肽和MHCⅡ分子形成的复合物为第一信号,CD80/86等共刺激分子为第二信号。2.CD8+T细胞的活化---内源性抗原肽和MHCⅠ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为第一信号,活化的CD4+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诱导靶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或者直接刺激CD8+T细胞活化,这就是CD4+T细胞称为辅助性T细胞的原因之一。3.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的充分活化4.T细胞的活化信号转导5.T细胞的增殖、分化:CD4+T细胞极化为Th1/Th2产生细胞因子、CD8+T细胞通过Th细胞增殖和分化为细胞毒12T淋巴细胞,活化效应细胞经历三个时相:扩增相--活化细胞持续分化为效应细胞、收缩相--抗原下降后效应细胞通过AICD
本文标题:2015年免疫学重点总结---陈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3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