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报
2015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分析总结报告我院于2015年7月7-9日进行住院病人患病率调查,根据我院各科住院病人情况拟定调查计划和做好培训工作,绘制、印刷各种调查表和汇总表,于7月6日下午2点半利用院周会的时间在四楼会议室召各科主任、护士长会议,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意义做一重点要求,各科室临床医师完善病例和各项检查。要求各科感染小组质控员第二天下午3点来四楼会议室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患病率调查方法及调查表项目填写要求,说明调查目的,重点强调这次医院感染患病率的调查重要性,在一个时间段内以点带面的通过横断面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以便宏观的采取控制措施,要求临床科室主任对科室所有管床医生完善住院患者各项与调查有关的检查:血、痰、尿、大便等实验室检查和X线、超声波、CT扫描等辅助检查,且与调查前一天得到其检查结果,资料准确可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次调查,否则就失去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感染办人员负责这次调查的全部工作,共22人分3个大组,各科的质控员负责本科的调查工作,并把个案调查表、床旁调查表根据病区人数的多少发放表格进行登记。以下时间性安排:7月7日0时到24时开始至7月9日完成临床科室调查工作,8月底完成网上病例录入工作,网上完成汇总表相关内容,进行资料统计汇总、分析及总结工作。一、资料与方法1、调查对象2015年7月7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专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由感染办专职人员和各临床科室感染质控小组护士或医生组成,感染办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调查前一周内,感染办对这项工作进行组织培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表格填写及注意事项。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3、诊断标准依照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诊断。4、统计方法由医院感染办人员负责资料的整理、统计,模板为省卫计委下发的医院患病率调查模板。二、结果1、患病率经过为期4天时间的组织、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21个临床病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对全院各科应查人数730人,实查人数729人进行了个案调查登记,实查率99.9%,感染病例21例,感染发病例次为21例,感染患病例是2.88%,感染例次患病例是2.88%。感染部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11例,其构成比为52.38%;其次为泌尿道4例,构成比为19.04%;内科212人感染9人9例次,例次感染率是4.25%,外科187人,感染7人7例次,例次感染率是3.74%。2、感染部位分布2.1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居首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占72.7%,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27,3%。2.2社区感染部位分布实际调查729人中,社区感染221人221例次,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是30.30%,其中下呼吸道203例,占27.8%。内科449人感染189人189例次,例次感染率是42.1%,外科187人,感染32人32例次,例次感染率是17。1%.3、病原菌分布3、1医院感染病原菌医院感染菌株数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3株,占75%;泰洛肠杆菌1株、木糖葡萄球菌1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费劳地枸橼酸杆菌1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例,占75%;泌尿道1例,占25%。3、2社区感染病原菌社区感染菌株数7株:大肠埃希氏菌1株、真菌1株、粘质沙雷菌1株、芳香沙雷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其中有些是污染菌,感染部位下呼吸道3例。占42.9%。4、抗菌药物应用实查病人729人,410人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56.2%。其中内科262人使用抗菌药物,送标本培养120例,送检率是45.8%;外科155人使用抗菌药物,送标本培养11例,送检率是1.7%。治疗用药321人,占78.3%;预防用药89人,占21.7%;治疗+预防用药15人,占3.7%。抗菌药物一联用药327人,占79.8%;抗菌药物二联用药83人,占20.2%。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131例,同期治疗用药321例,感染病例标本检测率40.8%。三、分析讨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情况:医院感染例次患病率同去年相比如下表:2013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2.13%,2014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2.88%。本年度患病率比日常发病率监测是增高的,我院医院感染监测控制总体情况是良好的,无医院感染暴发。各部位医院感染例数与上年相比见下表:年度泌尿道感染表浅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2014年42262015年4011位于医院感染部位前二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与往年相比较,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有所下降。病原微生物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发现多重耐药菌费劳地枸橼酸杆菌1株(详见舞阳县人民医院患病率调查病原体情况)。但近几年社区感染有所上升,感染部位大部分是泌尿道和下呼吸道。2、医院感染部位科室分布: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综合ICU、神经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发病率多为社区感染。2.1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医院感染部位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占75%与国内许多报道相似,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医院感染患病率感染占首位的科室是综合ICU、收住的多是神经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高危、昏迷、气管插管、免疫力低下、使用抗生素种类多、时间长病人,是出现多重耐药菌及真菌的感染原因。还有深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泌尿道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使用呼吸机及气管切开是得下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干扰了正常防御机制,增加了感染概率。要求科室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到位,严格对医疗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消除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素,尽量缩短住院日,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降低医院感染发生。2.2社区感染的发生社区感染部位与医院感染部位相同,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27.8%,其次是皮肤及软组织。3、医院感染病原菌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最多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与国内报道相类似,属于污染菌的占多数,沙雷菌属2株,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巴唑敏感率在50%。阿米卡星敏感率在100%。肠杆菌属2株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巴唑敏感率在60%以上,其他不动杆菌2株对美满、多粘菌素、左氧氟1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苯唑西林00%敏感。有一例多重耐药菌株,要求科室做好接触隔离的措施实施,落实手卫生措施、严格消毒隔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环境质量的卫生清洁。四、改进措施:1、根据患病率监测情况,不断改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加强重点部门的监测;下一步对综合ICU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力度加大。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如医院感染诊断、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手卫生的培训。3、加强环境质量,保持环境清洁,地面、物表清洁消毒到位,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预防用药,缩短用药时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作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提高病原标本送检率。5、院感科把这次调查分析总结后,把存在的问题纳入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附表
本文标题: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4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