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年淄博中考化学解析版
淄博市2013年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3·山东淄博)(物质的变化)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烟花绽放B.蜡烛燃烧C.海水晒盐D.葡萄酿酒解析:A中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中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中海水晒盐只是从海水中分离出食盐,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点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2.(2013·山东淄博)(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具备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解析:A操作中,仰视读取读数,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读数,实验中会造成误差,是错误的。其他实验操作是正确的。答案:A点拨:量取液体时,应先把量筒放平,眼睛的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然后读取读数。3.(2013·山东淄博)(元素)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元素周期表中第116号和第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确定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A.中子数B.质子数C.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如碳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而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8。答案:B点拨:元素是质子(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4.(2013·山东淄博)(溶液的组成)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C.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解析: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A错误;因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溶质溶解在溶剂里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要扩散到溶剂分子中间,所得溶液的体积一般不不等于溶剂体积和溶质体积之和,B错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中也可以有两种或多种溶质,D错误。只有C正确。答案:C点拨: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一般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5.(2013·山东淄博)(燃烧和灭火)认识各种图标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右图所示图标指的是()A.腐蚀品B.有毒品C.当心爆炸D.禁止烟火解析:题中图标应是禁止烟火,即选D。答案:D6.(2013·山东淄博)(物质性质的应用)下列物质鉴别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硝酸银溶液鉴别蒸馏水和海水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解析:海水中含有NaCl,硝酸银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液体是海水,无明显现象的液体是蒸馏水,可达到预期目的;B中变红色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溶液是稀硫酸,可达到预期目的;C中两种物质中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无法区别两种物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可达到预期目的。答案:C点拨:要根据几种物质的性质差异选择鉴别物质的化学试剂。7.(2013·山东淄博)(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100g水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和最多溶解乙物质的质量相等C.t2℃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D.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t1℃,均无晶体析出解析:A中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说法错误;B中,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在交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而溶解度指的就是某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故说法正确;C中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故说法错误;D中因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会析出晶体,故说法错误。答案:B点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8.(2013·山东淄博)(化学式的计算)苯甲酸(化学式为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酸性比醋酸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苯甲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1C.苯甲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7:6:2D.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g解析:苯甲酸溶液呈酸性,而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A正确;苯甲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4:1,故B正确;根据苯甲酸的化学式C6H5COOH可知,每个苯甲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正确;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1×6+16×2=122,但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故D不正确。答案:D点拨: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9.(2013·山东淄博)(化学与健康)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摄入量越多越好B.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C.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D.医药用品的吗啡、可卡因等药物具有镇静作用,人们可以长期使用解析:油脂摄入过多会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A错误;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导致缺铁性贫血,C错误;吗啡、可卡因等药物长期使用会使人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D错误。只有B正确。答案:B点拨: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10.(2013·山东淄博)(化学式)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B.碳酸钙——大理石——CaOC.氢氧化钠——纯碱——NaOHD.碳酸钠——小苏打——Na2CO3解析:A中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B中对应的化学式是CaCO3,而氧化钙—生石灰—CaO是对应的,故错误;C中的俗名应是烧碱或火碱、苛性钠,而碳酸钠—纯碱—Na2CO3是对应的,故错误;D中的俗名应是纯碱(或苏打),而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是对应的,故错误。答案:A点拨:学习化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及化学式。11.(2013·山东淄博)(物质性质的应用)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各项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Fe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过滤BNaCl溶液Na2CO3溶液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CFe粉Cu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足量石灰石,过滤解析:A中铁可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和FeSO4溶液,过滤可得FeSO4溶液,故正确;氯化钡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NaCl溶液,过滤除去BaCO3沉淀可得NaCl溶液,B正确;稀硫酸可与被提纯物Fe粉反应,C不正确;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H2O和CO2,过滤除去未反应完的石灰石可得纯净的CaCl2溶液,D正确。答案:C点拨:除去杂质选择试剂时要注意三原则,即:不能减少被提纯物(或不与被提纯物反应),不能增加新的杂质;容易分离出被提纯物。12.(2013·山东淄博)(物质的构成)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原子总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解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处于不断运动中,微粒之间都有间隔,故D错误,其余选项正确。答案:D点拨: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13.(2013·山东淄博)(化学与材料)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农药和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使用对环境没有影响B.化学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C.化学科学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方面意义重大D.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解析:过度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A错误。其余观点正确。答案:A14.(2013·山东淄博)(中和反应)小明同学在化学学习中有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铁在空气中容易锈蚀,铝在空气中更容易锈蚀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解析: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故A错误;中和反应是指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因此即使生成盐和水,但如果反应物不是酸和碱,这样的反应也不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就不是中和反应,B错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但水是一种纯净物,不可能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错误。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数物质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答案:C15.(2013·山东淄博)(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下面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不符合...事实的是()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解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是氢分子、氧分子,生成的是水分子,因此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错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变化,即A、C、D正确。答案:B点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2分)16.(2013·山东淄博)(粒子结构)(4分)右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属于元素(填写“金属”或者“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数为,它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价。解析:观察图中信息,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9,故应为钾元素,该元素原子最外层上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因此钾元素应属于金属元素,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2+8+8+1=19,钾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1价。答案:钾金属19+1点拨: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关系密切。17.(2013·山东淄博)(物质性质的应用)(4分)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1)在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中大量的热(填写“放出”或者“吸收”);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海水和石灰乳充分反应后,操作Ⅰ的名称是。(2)写出过程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④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解析:(1)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操作Ⅰ是分离不溶固体和液体,应是过滤。(2)过程③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据此可写出反
本文标题:2013年淄博中考化学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6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