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5年度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绩效评价报告(测土配方施肥)
2015年度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醴陵市土壤肥料工作站2016年5月我市2015年继续被列为省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示范县(市)。我市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湖南省农业厅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实施,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市2015年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报告如下:一、项目执行情况(一)目标任务2015年,全市全年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00万亩,推广配方肥数量1.5万吨,农民施用配方肥面积6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369个村,免费为19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平均每亩节本增收30元以上。计划组织发动10名专家、100名基层农技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负责的方式进村入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项目区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计划达到90%以上。(二)完成情况1、技术指导服务合同计划任务:全年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60期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0人次,培训农民10000人次,培训配方肥营销人员3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开展规模化经营主体技术服务2万亩,全年广播电视宣传3次,发放简报5期次,报刊宣传3条,完成墙体广告(条、横幅)200条(张),网络宣传5条,科技赶集20次,举办现场会5次。实际完成情况:2015年,我市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宣传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各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63期,所有基层技术人员轮训2遍,培训了基层技术人员426人次,培训农民12355人次(其中培训了800个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户),提高了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科学施肥水平;培训配方肥营销人员429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1255份,开展规格化经营主体技术服务2.4万亩次;技术人员全年下乡指导812人次;已广播电视宣传3次,发放简报5期次,报刊宣传3条,完成墙体广告(条、横幅)214条(张),网络宣传5条,科技赶集22次,举办现场会5次。此外,还向全市各级乡、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发送科学施肥手机短信6.1万条,营造了浓厚的测土配方施肥氛围,使其在醴陵家喻户晓。2、采样分析合同计划任务:采集土壤样品350个,植物样品80个,开展采样地块农户调查350户,农户施肥情况跟踪调查100户。化验土壤样品350个,其中大量元素化验1400项次,中微量元素化验175项次,其他项目化验700项次;化验植物样品80个,测试养分240次。实际完成情况:为做好野外调查和取样地块农户调查,编制了“三年一轮回”采样计划方案,绘制“三年一轮回”采样点分布图,应用GPS定位仪、样品袋、标签、各类调查表、不锈钢取样器,计划由具有经验丰富的原采样调查小组人员组成4个采样队,进行采样调查。计划在11月份开展采样调查。3、试验示范合同计划任务:完成肥料配方校正试验3个。创建万亩示范区1个,创建千亩示范片5个,建立百亩示范方10个,示范总面积2万亩。实际完成情况: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全年共早、晚稻肥料配方校正试验3个。田间试验组工作人员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测产验收由5人组成的测产验收小组现场采样、调查、考种、实收计产。试验资料齐全,有试验方案、原始记录和汇总表格。我市采取专家、技术员包片负责和整村推进的办法,大力推进村级示范方建设。全年在大障镇创办了1个水稻万亩核心示范区(整建制推进),在泗汾、王仙、栗山坝、板杉、清水江等5个乡镇各办了1个千亩核心示范区,派驻30个乡镇的120名农技人员协力办好了15个百亩示范方,示范总面积2.4万亩。4、化验室运行与管理合同计划任务:化验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仪器设备配置满足土壤肥料测试工作需求,运行良好,检验合格率100%。配备专兼职化验人员。实际完成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我市土肥化验室已拥有办公室3间、化验操作房6间、储存房2间、土样风干室1间,总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米,仪器设备36台(套),化验室已具有全面的土壤分析化验能力。有专(兼)职化验人员5人,全面负责土肥化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化验工作队伍,及时完成了各项化验任务。化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达到项目技术规范要求,经醴陵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领导小组组织的两次盲样考核和随机抽样考核,各个测试项目的合格率100%,为配方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化验室于2012年3月顺利通过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后,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2015年顺利通过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三年换证考核和省土肥站盲样考核。5、示范推广成效合同计划任务: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万亩以上,覆盖村数369个,涉及农户19万户,整乡推进数1个,整村推进数18个,免费服务农户数19万户,土肥信息上墙160处,发放施肥建议卡5万份,配方肥配方个数6个,配方肥施用总量1.5万吨,配方肥施用面积60万亩。实际完成情况:2015年全市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2.2万亩(其中早稻42.5万亩;晚稻47.7万亩;蔬菜等其它作物12万亩)。覆盖村数369个,涉及农户19.59万户。免费服务农户数19.59万户,同时,为102户科技示范户(其中含65户种植大户和1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了个性化测土、配肥服务,并建立了施肥档案;新增土肥信息上墙205处;发放施肥建议卡56852份;配方肥配方个数6个,全市设定点配方肥供销点266个;共推广各类作物专用配方肥15326吨(其中水稻专用肥13065吨,蔬菜专用肥2160吨),折纯量5229吨。配方肥施用面积62.4万亩(其中早稻施用26.3万亩,晚稻施用30.5万亩,蔬菜施用5.6万亩),在核心示范区和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中测土配方专用肥推广使用率100%,农民施用配方肥的热情空前高涨。配方肥有生产配方、合作协议、经销点名录、农户购买和应用配方肥记录(台帐)。此外,我市重点推广了叶面肥,累计推广69687亩。6、主要效益合同计划任务:主要作物总增产3万吨,总减不合理施肥量(纯量)2000吨,总增收节支3000万元以上。实际完成情况:全市2015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2.2万亩,经测产验收和大面积农户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习惯施肥比较,早稻平均亩产增加19.2公斤,蔬菜亩产增加76.3公斤,晚稻预计亩平可增产23公斤,1-9月份主要农作物增产17316吨,共增加产值3291万元。此外,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物与习惯施肥相比,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3.5%以上,早稻亩平节肥2.34公斤(折纯量,下同),晚稻亩平节肥2.12公斤,蔬菜亩平节肥2.14公斤。共节省化肥2262.5吨(其中早稻节肥994.5吨,晚稻节肥1011.2吨,蔬菜节肥256.8吨),亩平节本13.1元,总计节省化肥成本1341.9万元。两项合计总节本增收4633.8万元。二、主要做法(一)组织措施。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领导小组和市农业局总农艺师任组长的技术专家组,研究制订了《2015年醴陵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农业局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并组建了7个专业技术小组,分别负责项目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市有领导小组,部门有实施小组,乡镇有工作小组的组织体系,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齐抓共管,保障了项目有效落实。(二)工作措施。一是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分片、分级包干负责,并定期组织督查和评比,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二是分层签订责任状。项目实施小组及各乡镇向市项目领导小组签订了责任状;中标的配方肥生产企业向农业局签订了肥料生产承诺书。三是制订了《2015年乡镇测土配方施肥考核验收办法》,将项目考核结果纳入年度乡镇考核内容。四是建立了项目工作业绩及责任追究制度,把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到人,凡因个人原因影响工作进度的,一律给予严厉处罚;因人为因素给农民造成损失的,对农民给予补偿。(三)技术措施。改变过去利用会议培训的习惯,采用科技赶场进行宣传培训和发放资料,利用田间和示范现场进行培训。如:我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宣传独劈新径,一是由市农业局向每乡镇农技站发放二个“电喇叭”,播放录制的测土配方施肥宣传稿,进村入户进行广播宣传,同时在各个乡镇、集市赶集时到当地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二是免费向全市村组干部发送“手机短信”,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是把土肥站的电话号码印在配方施肥挂图上和其它宣传资料上,方便农民随时可以就配方肥的施用等土肥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受到农民群众空前的欢迎。它解决了人力少、资金紧的困难,又扩大了宣传面,增强了项目的影响力,加快了农业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推广速度。四是我市在举办测土配方施肥验收活动时,邀请媒体、科技、财政、统计和基层政府领导参加,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片和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田块对比,进行现场测产,有力地展示了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提高了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积极性。(四)经济措施。一是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2]501号文)的要求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并制定了《醴陵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财务管理规定》。补贴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一支笔审批”制度。二是拟定资金使用方案细化资金使用。为了有效使用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用,根据项目不同年度的具体工作,按年度分别制定了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对资金的开支方向、费用标准、开支数量、占总资金比例等进行详细预算和科学分配,所有实际费用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开支。(五)主要模式。1、“四种方式”构建多样化施肥推荐模式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在推荐施肥上推广了四种配方施肥的方式。一是“触摸屏”推广模式。我市新购置的两台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在农业局办公楼和核心示范区泗汾镇农技站各放置一台,方便农民使用;二是发放施肥建议卡到户方式。通过对耕地采样化验,试验示范验证后,制定多个施肥配方,印制施肥建议卡,逐户发放,让农户持卡自由选择科学的施肥方法、肥料品种,从而达到配方施肥、科学施肥的目的。三是测土配方施肥信息上墙方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制定各作物推荐施肥建议,以村为单位统一制表,每张表格包含该村的土壤化验结果及其评价,推荐最佳施肥量、施肥方法、施肥时期,多个施肥配方等,悬挂在每一个自然村的交通要道墙上。该方式方便快捷,农户可以全面了解本村组的土壤养分情况,还有很好的宣传作用。四是施肥检索表推荐施肥方式。由市土肥站根据各类作物的肥效试验结果、需肥特点,分别制定各类农作物在不同的土壤养分情况下的最佳施肥量检索表,由各基层农技站和农技人员根据作物类型、农户土壤化验结果在表上检索最佳施肥量,再根据可提供的肥料类型为农户提供推荐施肥配方。该方式适合于小面积作物、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推荐施肥,基层农技站和农技人员只要拥有各作物的施肥检索表和取得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就可以为任何农户、任何作物及时制定施肥配方。2、“五种模式”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我们通过对工作的积极探索,总结了五种技术推广运行模式:一是发放建议卡、张贴施肥建议表模式。由专家组研制施肥配方,印制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通过全体农技人员、乡村干部逐家逐户发放到农民手中,由农民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自行购买各种肥料,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配合施用。二是厂村挂钩模式。专家组提供肥料生产配方,由指定配肥企业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送到乡、村级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站(点),农民自行购买配方肥,并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施用。三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专家组研制并向龙头企业提供配方,由龙头企业自主选择肥料厂家生产配方肥,直接提供给农户使用,市农业局专家组和土肥站负责对配方肥质量进行监督及抽检。四是种植大户带动模式。市农业局组织技术骨干积极为种植大户提供服务,满足大户的技术要求,利用种植大户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五是农科教“三联合”模式。联合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土肥所等科研院所,联合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本文标题:2015年度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绩效评价报告(测土配方施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7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