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3年考研政治哲学基础班讲义
目录前言:为什么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辅导班?……………………………(1)绪论: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3)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辩证的唯物论………………………………………………………(7)第二节唯物的辩证法……………………………………………………(16)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认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30)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认识发展的规律)……………………………(32)第三节真理发展的规律……………………………………………………(34)第三讲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40)第二节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43)第三节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47)第四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考试科目的关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科学社会主义………………………(51)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2)第三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2)第四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3)第五节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3)前言:为什么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辅导班?(一)办学理由1.现实意义从1980年至2009年考研政治理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期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占的考分比值最高,试题最活,学生普遍反映最难,得分最低。前5年考题中有4年达到了32分,考生普遍反映最难:难懂、难猜、难考,得分的平均值低于总体平均值。2010年统考,由于考试科目的增加,哲学考分为《原理》22分中的16分。要实现政治理论得高分,一定要确保哲学原理考高分。学好哲学,有利于对其它课程内容的理解,为整个政治理论学得更好、考得更好、高分更多打下基础。2.历史意义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大众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艾思奇编写的《大众哲学》,对中国革命成功起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1949年前,毛泽东不仅推崇《大众哲学》,而且还给在苏联学习的毛岸英寄去了这本书。《大众哲学》曾使许多知识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陈云说: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蒋介石读《大众哲学》,并要求蒋经国和台湾军政要员认真读这本书,多次讲丢掉大陆原因:我们同共产党的较量,不仅是输在军事上,乃是人心上的失败。一本《大众哲学》搞垮了我们的思想路线。3.深远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其任务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当前,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有志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杰出的建设者和可靠的优秀的接班人,一定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二)目标任务教懂教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理,并初步掌握我们独特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总体上了解其他考试科目的重点以及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运用哲学的原理去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1(三)教学方法1.讲书法又称划书法:现象上是看(清)、听(懂)、划(记号),本质上是懂、记、会;2.找、懂、记、练、会考试点的方法;3.分阶段复习的方法:(1)强化班是全面掌握内容、培养能力,打好基础;(2)冲刺班是突击时政、全面总结、预测考题、教会答题,以达到巩固内容、增强能力;(3)点睛班是通报信息、精讲试题、解答难题的补充与总结。4.学习与划书主要记号:√、□、△、☆、▽、——、。。。、○、‹›。5.选择题答法:(1)顺选法;(2)排谬法;(3)比较法;(4)蒙猜法。(四)学习建议1.勤奋刻苦;2.讲究方法。(五)参考书:《高分指南》。2绪论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或学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包括了后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如在中国就包括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讲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从广义上说的,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既不是“各种知识的总汇”,不是“神学的婢女”,也不是“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的科学”,而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以概论、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形式构成的世界观的体系。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也是方法论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或总体看法。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自发的世界观,而哲学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觉的世界观。从古至今,世界观的主要内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方法是人们为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而采用的方式、手段、程序等的总和。方法论是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方法或最根本的方法的理论。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本质论和世界发展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总结了两千多年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首先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等价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即3本原、派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哲学家依据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和派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承认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否认其同一性的则是不可知论。这两方面的问题中最根本是第一方面的问题,因为它是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属于哲学党性或党派性问题,也是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因为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4.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主张唯有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意识和思维不过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世界的同一性在于物质性。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如拉美特里)开始使用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并以它来称呼自己的哲学。在欧洲,唯物主义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古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16—18世纪产生于英、法、荷等国的近代唯物主义(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主张唯有精神才是万物本质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界、物、外部世界是第二性的,由意识或精神所派生。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或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否认认识来源于外部物质世界和实践,在社会历史观上,把人类历史看作是某种先天原则和原理的体现,或者是杰出人物意志的产物,视精神、意志、动力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哲学史上,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1646—1676)首先使用唯心主义一词来指称柏拉图哲学。唯心主义在其长期发展中表现各异,其基本形式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把意识、精神当作独立实体,当作世界的本原。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感觉和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例如:中国哲4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②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宗教里讲的“上帝”)先于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是它的产物和表现。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哲学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本质是什么,同时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静止不变的,否认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总是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并依附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与唯物主义结合,就是与唯心主义结合,前者总是从属于后者,后者往往又受前者的影响和制约。6.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关系的演变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在西方哲学的演变进程中经历了结合、分裂、再结合的阶段。(1)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阶段。其典型代表是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万物之源是火,火产生万物,万物最后复归于火,如:火→气→水→土→火;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的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一切皆流,万物常新。(2)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裂的阶段。在神权统治一切的中世纪结束以后,即从十五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哲学上出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对立。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产生和兴盛于16—18世纪的欧洲,以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代表,它在反对宗教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冲破经院哲学的思想束缚,推动自然科学的向前发展,提倡尊重自然、知识和人本身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同时,它又存在机械性(故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即不能把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唯心主义辩证法以18—19世纪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尤其黑格尔哲学为典型的代表。唯心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学说。黑格尔认为世界本质是“绝对观念”,“绝对观念”支配整个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黑格尔的巨大功绩是第一次“把整个自5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本文标题:2013年考研政治哲学基础班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7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