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2013年西南大学德育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
2013年西南大学德育第二次作业答案客观题多选题1.品德测评功能有()ABCD客观题多选题2.现代品德测评特点有()ABC客观题单选题德育评价的起点和归宿是()德育目标客观题判断题学者斯宾塞在《教学论》(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明显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正确客观题多选题1904年,王国维以()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美,智德育客观题单选题_____是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表现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稳固的**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品德客观题判断题_双主体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或互为主体正确客观题判断题所谓真的尺度是说教师具有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科学”的素养。正确客观单选_____是指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因而在师生关系上保持价值中立,是具有儿童中立主义题题中心主义倾向的一种德育主体观念。客观题多选题《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2月17日)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_____、_____、_____和_____ABCD11德育活动是中小学实施德育的最重要途径正确12德育的特点有(ABC)A:社会性B:阶级性C:年龄的阶段性13________的素养,简而言之,是说道德教育主体当具备合目的性,即应具有社会性和人道性。也就是说教师既应忠于职守,完成社会分工所决定的道德教育的使命,又应当注意以提高学生道德发展和生活质量水平为目标进行道德教育。B:善14古代希伯来的教育自始至终以神学教育为核心,教育成了神学的附庸,注重品德的教育胜过传授知识的教育。错误15早在我国原始社会的虞舜时代,就有了专门进行品德教育的学官司徒,主持五教”,即以父为义,以母为慈,以兄为友,以弟为恭,以子为孝”的伦常道德教育。正确、16教师的道德素养包括这样两个基本内容()B:个人道德修养C:教师职业道德17原国家教委实施面向21世纪高师教改计划”,把《面向21世纪德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与实践》作为重要的立项项目,由全国7所高师院校合作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最后提交了《德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研究报告》,并编写了面向21世纪新教材”――()A:道德教育学18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代表人物如路易斯•拉思(Louis.Raths)、梅里尔•哈明(MerrillHamlin)、悉尼•西(Sidney•Simon)、凯钦鲍姆(H,Kirschenbaum)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错误19.情境教育不仅从哲学上找到依据,而且还从科学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构成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有()A:情境驱动原理B:暗示倾向原理C:角色转换原理D:心理场整合原理20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A:全民性B:生活化C:“有效”、“有趣”D:强制性和非批评性21用以影响学生的教育素材,主要是指以下几种形态的内容:A:道德传统文化B:德目C:课程D:道德主体的人格E:生活环境批阅:正确答案:ABCDE22学校道德教育取向的变革有()A:引导学生学会选择B:引导学生学会评判D: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批阅:正确答案:ABD23大众传媒无论其积极还是消极方面,都从如下几个方面影响学校德育A:构成学校德育的环境B:参与塑造学校德育对象C:直接影响学校德育诸环节批阅:正确答案:ABC24学校德育的宏观社会环境因素包括()A:社会经济B:社会**C:社会文化D:社会心理正确答案:ABCD25社会环境对于个体道德成长的主要价值有()A:提供成长基地B:创造内在的需求C:左右运作模式正确答案:ABC26学生对道德因果关系的认识,依据其心理内化程度和对行为的支配程度,可以分为两种水平:A:陈述性水平D:程序性水平正确答案:AD27:______德育课程是我国唯一有专门的教材、教师、固定的时空环境的一种课程类型C:学科式正确答案:C28德育课程的主要特点()A:育德性D:理解性正确答案:AD29_____是德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和载体D:德育课程正确答案:D30__________就曾明确指出爱国主义的神圣情感来自母亲。”所以家庭美德教育应当得到较大的强调。A:苏霍姆林斯基正确答案:A31除了历史因素外,各国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到学校德育内容的不同。这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价值取向差别的影响B:存在方式差别的影响D:呈示形式差别的影响正确答案:ABD32作为朝代国家,中国社会的演进表现为朝代的更替.主导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理念的儒家伦理是维系朝代**延续的伦理,即儒家传统伦理是一种形式为礼”、内容为仁”的礼**理,其道德目的是_____养成进士的资格C:**正确答案:C33________是个体自觉的选择和决定道德行动、追求德性的内在品质D:道德自主性正确答案:D34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基础A:道德意识正确答案:A35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B:动机作用C:方向作用D:习惯和方法问题正确答案:BCD36德育的只要功能有()A:社会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正确答案:ABC37: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综合考虑全球信息化、生活化、生态化、价值多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德育应更新并树立以下德育观念和德育新理念。A:生活的德育B:生态的德育C:关怀的德育D:智慧的德育正确答案:ABCD38学校德育的重心从道德知识系统授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转向培养适应当代价值多元特点的。A:道德判断力B:道德敏感性C:道德行动能力正确答案:ABC39古代学校德育是_______的德育发展阶段A:阶级性B:神秘性C:经验性正确答案:ABC40古代学校德育是指___________的学校德育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正确答案:AB0第一次德育作业1、道德教育答:德育就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2、全球伦理”答:“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3、德育课程的含义答:狭义认为:德育课程是为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所领先设计的德育内容。广义认为:凡是具有育德作用的一切教育因素都是德育课程。4、新的德育课程观的含义答:新的课程观带来了新的德育课程观,即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存,融人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由此不断建构新的道德意义,实现德性共同成长。5、道德认知答:道德认知是实现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它既包括对一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更包括对道德问题和情境作出分析、判断的道德思考能力,恰当选择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的能力6、德育课程形态含义答:德育课程形态是德育课程在现实中的存在样式。7、活动式德育课程的含义答:活动式德育课程是指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校或学生白我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为中心,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道德体验,锻炼意志,践履道德,促进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而设计的课程。8、教育整合答:教育整合指的是教育者将各种可资利用的因素加以集中、系统化,从而发挥最佳优势,进而产生最大的教育效应。9、德育模式答: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理论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因而为我们观察、理解和思考德育提供了种种综合方式。10、道德情感答:道德情感具体体现为关心、感恩、尊重、珍视、友爱、正义感、自豪、悔恨、羞愧等。11、体谅模式答:体谅模式是以注重道德情感因素为主的道德教育的方法,“多关心,少评价”是它的基本思想。体谅模式有着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但其侧重情感体验与情感沟通、以爱为核心的新型道德教育模式的确给原本刻板的程式化道德说教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生命线》从书是实施体谅模式的主要课程,,《生命线)丛书试图表明:“为他人生活是值得的,是有一定目的的,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为自己而生活。”总而言之,在麦克菲尔的计划里,道德教育的宗旨是使个人摆脱那些破坏性的和自我损害的冲动。这种冲动可能以不良的个性品质表现出来,诸如自我中心、自我陶醉、自私、粗暴以及随不幸的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而产生的其他不良品质。从表现创造性和有成效的需要方面来说,这种冲动防碍了真正的个性的发展。12、品德测评概念答:品德测评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品德状况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3、德育评价答: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第三次德育作业1、简答制定德育任务的依据。答:制定德育任务的依据是:(1)是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的。(2)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方针提出的。(3)德育的任务反映了年轻一代年龄特征的需要。2、简述当今世界中小学德育改革的趋势。答:面对全球生态化,网络化以及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大趋势,世界中小学德育表现出以下几大改革趋势:(1)各国都更加重视品格教育和美德教育。重新强调学校德育要注重对学生美德、基础性道德的养成,强调情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2)强调道德主体性的培养。面对网络时代价值多元的冲击,各国都强调学校德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判断,选择,强调教师要有信息识别判断能力,善于引导学生选择,使学生在德性成长中逐渐成为道德的主体。(3)强调情感和认知的协调。学校德育不仅是传递关于道德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培养发展道德认知能力,还需要培养与发展道德情感,更要有行动,使学生学会践履道德,学会承担责任,在做中体验,在体验中融合,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学做合一。(4)强调德育的生活指导功能。各国学校德育都强调对生活基础的关心,引导学生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逐步体验更高的道德境界。3、简述德育的主要特点。答:德育的主要特点:(1)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2)年龄阶段性4、简答学校德育工作评定的具体指标。答: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德育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所有方面。学校德育工作评定包含丰富的内容,请如领导机构、队伍建设、校风校纪、制度建设、德育管理、德育学科、学科渗透、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以及家庭杜区协调等等。但最主要的测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学校德育课程质量评定、德育活动质量评定,德育工作管理的评定、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评定。对这些内容的测评,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以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观摩活动、查看会议实录、个别访谈、听课评课、问卷调查、召开座淡会等,其次,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汇总整理、综合分析,以求较客观准确地把握全貌。5、简述高速发达的物质社会对于社会道德的影响。答:高速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扩展与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影响。如:1、高速发达的物质社会丰富了社会道德的需要,随着社会物质产品的增长,人类物质社会不断向世界各个角落和各个生活层面延展,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阔,由物质关系衍生出的道德关系变得日益细化而丰富。2、高速运转的社会形成了对道德与教育的迫切需要。3、以物质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道德的挤压。然而,现实表明,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财富并不能保证提供给每个人公正公平的发展机会,社会问题也因此不能随着物质产品的丰富而消融,在学校教育中也发生大楼林立却不见大师等类似的问题。6、简述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意义。答: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意义有:1、教师道德修养的特殊性,道德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实践和精神的双重方式发挥作用的。教师道德鲜明地表达了教师的义务、责任以及教师行为方面的准则,教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职业,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师工作,获得职业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2、教师道德对教育事业具有促进作用。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教师的辛勤工作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教师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应
本文标题:2013年西南大学德育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8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