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指导课件之史观史识史法
史观、史识、史法——高三历史复习的个人解读时期区域考点古代中国20世界4近代中国10世界16现代中国25世界33统计结果:“中国”考点数55,“世界”考点数53。2011年《考试说明》考点分布:分析结果:考点众多,史实庞大。历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形状各异的多面体。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新史观?多面、多视角、多元化史观杂乱无章思路清晰史观统领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社会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史观运用:从历史结论逆推史观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civilization)时间范围中国世界1000年-1500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清明上河图》理学兴起和发展元实行行省制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欧洲出现资本主义(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天文学新航路开辟: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1492)世界市场雏形初具1500年-1700年明清王朝推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明朝中后期)宋明理学达到高峰(王阳明心学)明末清初出现反正统、反专制的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康熙: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宗教改革(16-17世纪)近代科技形成:牛顿力学体系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的代议制1700年-1800年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古典文化达到高峰欧洲启蒙运动(17-18世纪)工业革命(17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工厂制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学《国富论》1776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1789)1800-1900年鸦片战争后签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洋务运动(1861-189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拿破仑法典》(1804)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达尔文进化论18591871年巴黎公社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9世纪六七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1、领先到落后2、封闭到开放3、专制到民主4、手工到机器5、愚昧到理性……中国社会发展的原因:1、内部因素(受压制)2、外部影响(西方文明的影响是主要原因)西方社会的变化趋势:1、落后到领先2、人文精神的发展3、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4、现代民主政治的确立……西方社会发展的原因:1、内部因素(主要原因)2、中国文化的影响(推动)结论:学中国史时应将中国史置于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学世界史时应多方联系中国史。(civilization)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且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近代化的过程。史识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等。史观史识历史概念阶段特征历史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内涵指概念的内部结构,它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外延指概念的外部联系,它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历史阶段特征:对某特定历史阶段(时期)诸多社会现象的本质概括(规律)。经济(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政治(社会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思想文化(反映政治、经济领域深刻变化的思想观念)。解读历史概念例1:(2010年杭州二模)12.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宗亲的桥梁与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古代宗法制考查:内涵与外延解读历史概念例2:38.(2010年杭州二模)(26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朝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不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絍,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卷八(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4分)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考点:古代小农经济考查:内涵与外延结论:同学们应加强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世界史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有:公民、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光荣革命、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代议制民主、苏维埃、雅尔塔体制、“冷战”、不结盟运动、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立体派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委任统治、绥靖政策、“闪电战”、美国中立法、《租借法》,等等。也许我们对世界史概念更为陌生!从文明演进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与奋斗林则徐、魏源奕訢、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学习西方救亡图存器物社会制度文化心理解读阶段特征例1:代表人物主题学习内容时间阶段时间1、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2、《论法的精神》3、《权利法案》获通过4、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经济快速发展5、美《联邦宪法》通过6、英国颁布航海条例7、《哈姆雷特》8、华盛顿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9、惠特尼发明轧棉机10、沃波尔任财政大臣11、《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一票通过13、《政府论》(洛克)动动手:请对以上事件按一定标准进行归类17——19世纪世界史部分重大事件解读阶段特征例2:3、《权利法案》获通过(1689)10、沃波尔任财政大臣(1721)8、华盛顿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1787)5、美《联邦宪法》通过(1787)11、《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1871)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一票通过(1875)1、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600)6、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1)4、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经济快速发展9、惠特尼发明轧棉机(1793)7、《哈姆雷特》(1601)13、《政府论》(1690洛克)2、《论法的精神》(1748)17——19世纪世界史部分重大事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理性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西方社会的近代化社会领域中外历史上重要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总括一、(公元前5~3世纪)总体特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二、(17~18世纪)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总体特征: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四、(1949~1956年)总体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五、(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总体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春秋战国明末清初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过渡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基本方法高考能力要求(四)论证和探讨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历史(二)调动和运用知识(一)获取和解读信息阅读并提取信息分析并联想所学比较并归纳异同史证并史论结合38.(09年浙江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比较并归纳异同第38题小题分值得分历史38(1)103.45历史38(2)85.75历史38(3)82.37试题得分统计启示:成功之道在于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操练强化
本文标题:2013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指导课件之史观史识史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8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