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3年高考历史最新试题
12013年高考历史最新试题(3)(2012年12月27日)12.“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提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13.观察右侧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A.反封建、反侵略B.政治独立、经济自主C.国共合作,民族抗战D.武装民众,农村割据14.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A.十月革命B.七月事件C.3月18日革命D.二月革命15.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16.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年份船只数吨数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184918551863306331867441334373400142099142357300500858452547157191964309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17.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18.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A.信息速递功能B.娱乐教化价值C.政府喉舌功能D.商业广告价值219.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20.一开始,斯大林对马歇尔计划曾表现出“谨慎的兴趣”,便派外长莫洛托夫与英、法外长会谈。英、法坚持被援助国必须附带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最终莫洛托夫拒绝了援助计划。英、法与苏联这一“交锋”反映出A.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B.对欧洲主导权的争夺C.欧洲统一进程的曲折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1.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22.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23.“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38.(25分)国家是否独立,关键要看主权是否完整;而民族是否富强,其根本上要看经济是否发展,人们生活是否改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李智慧《列强侵华史》材料二:一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一战时期短暂春天列强放松侵略一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材料三:《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一文中提到: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1)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这一观点。(11分)3(2)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规律性问题?(4分)(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10分)39.(27分)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材料三: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9分)(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8分)4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CADCABDBABCC38.(25分)(1)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3分)史实:甲午战争前:英法联军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暗中帮助;(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分)甲午战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列强争相在中国纷纷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抗日战争中美日矛盾激化,英美支持中国抗战;(4分,答出两点即可)(2)问题:国际形势和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言之有理即可)(3)材料三认为国家独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2分)(表态)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列举史实)未能得到充分发展。(4分)(反例)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4分)(正例)39.(27分)(1)特征: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2分);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2分)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6分,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①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③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④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9分,答出三点即可)(3)联系:材料一中主要国家政府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造成国际贸易的日益萎缩和国际关系的紧张,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而材料三正是在吸取材料一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努力,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4分)作用: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
本文标题:2013年高考历史最新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9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