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 2015年炉山第二中学体育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讲座2
2014年炉山第二中学体育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讲座_______主讲教师:刘云课题:体育卫生与保健一、体育锻炼中的几种常见现象1、肌肉酸痛---平时很少运动的人突然参加体育锻炼,或长时间中断了体育活动又参加锻炼时,或一次训练的强度过大,往往会引起肌肉酸痛的感觉,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原因:运动时肌肉酸痛,与肌肉中乳酸积聚有很大关系。运动时,肌肉进行剧烈的收缩,需要氧和能量物质的供应,运动量越大,需要的能量物质越多。由于这时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的活动跟不上骨骼肌活动的需要,氧供应不足,使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不能及时进行氧化和排出体外,堆积在肌肉中,因而,刺激肌肉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引起肌肉酸痛感觉。此外,肌肉酸痛也与运动时肌肉中部分肌纤维不能充分放松有关。总之,肌肉酸痛是对运动不太适应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一般经过几天的调整和坚持锻炼,身体会很快适应过来,疼痛就会消除。方法:为了减轻肌肉酸痛、开始参加锻炼时,活动量应小一些,以后逐渐增加。如果酸痛已经产生,可适当减轻运动量、而不必停止锻炼。如酸痛较厉害时,可以采用局部热敷,按摩或用松节油揉擦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肌肉内乳酸的排出。也可在运动后做一些伸展肌肉的整理活动。这些处理都能使肌肉酸痛现象得到缓解。至于参加同一种运动后(相同运动量),为什么个人的肌肉酸痛程度不一样,甚至有的人不出现酸痛的感觉呢?这是因为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由于呼吸、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运动时,肌肉能够及时获得充分的氧气供应,产生的乳酸迅速得到氧化、消除,所以,不致发生肌肉酸痛现象,即使发生也较轻微。2、“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中长跑时,往往在开始跑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部发闷、下肢沉重、动作失调甚至呕吐等现象,这种生理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原因:是因为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能迅速转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的惰性较大,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体内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积聚,使植物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性遭到了暂时的破坏,出现了“极点”现象。方法:“极点”出现后,可稍微减低跑的速度,坚持跑下去,加深呼吸,排除二氧化碳,改善氧的供应,各种不良感觉就会消失,动作变得轻松、协调、有力,工作能力又会重新提高,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第二次呼吸”。“极点”现象的产生与训练水平、运动强度、准备活动有关。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极点”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表现的特征也严重;训练有素的人“极点”出现得晚,持续时间短,身体的反应也较轻微。这是因为内脏器官的机能得到提高,在运动中能够迅速地发挥其最高机能水平的缘故。3、肌肉抽筋---是指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引起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现象。多见于游泳、田径、篮球等项目中,其中尤以游泳较常见。抽筋发生部位多在小腿。游泳时,有时大腿、手指、脚指、甚至腹部肌肉也可发生抽筋。原因:(1)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使肌肉突然猛烈收缩。(2)强烈的冷刺激。如游泳,身体在温度过低的水中,皮肤和肌肉受到过冷的刺激,发生强烈的收缩反应。(3)在锻炼或比赛时,由于小腿肌肉收缩过快,未能充分放松,或收缩与放松的交替不协调。(4)长时间紧张而剧烈的运动,特别在夏季,身体大量出汗,体内盐分丧失过多。(5)长时间的跑跳练习,或在水中停留时间过久,体内能量大量消耗,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发生改变。方法:要防止运动中肌肉抽筋,就应当注意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游泳入水前用冷水淋湿全身,在低温水中不可停留时间过久。冬季运动时要注意身体适当保暖。在炎热天气锻炼或大量出汗后,可适当喝点淡盐水。如果在运动中发生了抽筋时,可对抽筋部位的肌肉做牵拉、伸展动作和掐穴位。如小腿抽筋,可使足尖上翘,足跟用力蹬,并用力揉捏小腿肚子,或掐血海、承山等穴位,一般即可解除。如在游泳时发生抽筋,首先要保持镇静,不可慌乱,经上述处理仍不见好,不要勉强再继续游,可仰浮于水面呼救,上岸后再对患处进行按摩,并注意保暖。4、运动中腹痛---运动中腹痛多见于长跑、竞走、自行车等遇到中。其疼痛部位有的在右上腹部出现钝痛,有的在上腹中部或左上腹部有钝痛、胀痛或刺痛,个别的也出现绞痛。原因:(1)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就进行剧烈的运动。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较大,还不能适应急剧的肌肉工作,而引起腹部某些器官的机能紊乱,造成局部疼痛。(2)较持久的剧烈运动,由于心脏功能降低,血液回流受阻而血瘀积在肝脏,引起肝部疼痛;或由于呼吸机能差,呼吸与动作不协调,隔肌产生异常活动或疲劳而致痛。(3)由于大量排汗,使体内盐份随汗排出而丧失,引起胃肠痉挛。(4)饭后立即进行激烈运动。总之,以上各种情况的腹痛,并不是疾病,而是肌体适应性不良的表现。有些腹痛现象,也可能与患有某些疾病如胃肠溃疡、肠结核、慢性肝炎以及慢性阑尾炎有关。方法:运动中出现腹痛,可适当减小运动运动强度,按压疼痛部位并讲话做深呼吸运动,大多可以缓解。如经处理不见效果,仍然疼痛,甚至越来越厉害,就应停止运动,请医生诊治。如有条件,可进行新针疗法。如上腹痛,可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下腹痛可针刺关元、中极、足三里;脐周痛,可针刺天枢、气海、足三里。为了运动中有效预防腹痛,平时应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健康水平和训练程度;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运动中注意呼吸与动作的紧密配合和跑的节奏。5、重力性休克---在赛跑的时候,下肢肌肉活动剧烈,但由于肌肉有节奏的收缩与舒张,对肌肉内的血管起唧筒作用,血液能顺利返回心脏。如果跑到终点后立即停下来,由于肌肉内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并失去肌肉交替收缩对血管的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重力作用的影响,大量血液滞留于下肢,不能迅速流回心脏,造成心输出量突然减少,血压下降,使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产生暂时性脑贫血,出现面色苍白、气喘、头晕、出虚汗、恶心甚至晕倒等现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重力性休克”。为了避免“重力性休克”的发生,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下来,应继续慢跑一会儿,再走一走,然后做些整理活动,以利于血液顺利流回心脏。方法:如果一旦出现“重力休克”现象,应立即将患者平卧,头部放低,足部垫高,并用热毛巾擦脸,注意保暖,同时可做自小腿向大腿方向的按摩,以帮助血液流回心脏。一般轻的“重力性休克”患者于晕倒前由他人扶着慢慢走一走,便可使症状消除。晕倒时,可用手指掐入中穴,使之苏醒。6、中暑---中暑是因为较长时间接受日射和高温使机体体温调节机能紊乱而引起的。如在高温和湿度大的环境中或烈日暴晒下进行时间长、强度大的体育运动和比赛时,由于体内产热急剧增加,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使体温升高,便发生“中暑”。中暑的症状,一般发病较急,在发病初期,患者感到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先兆症状。随后出现头痛、烦躁心慌、恶心呕吐、口渴舌干、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脉快而强、呼吸急促。严重时昏迷不醒,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而弱、呼吸表浅、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四肢抽搐。方法:出现中暑时,首先应降温。轻者立即转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些凉开水,或服用仁丹、十滴水之类,便能很快恢复。严重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使其仰卧,垫高头部(或取半卧位),解开衣领、衣扣和腰带,使呼吸通畅,冷敷头部降温。体温过高时,可用酒精擦额部或全身,以利于散热降温。同时,按摩四肢,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如昏迷者,可针刺或用手指掐人中、百会、涌泉、合谷、内关和足三里等穴位。为了预防中暑,在高温和闷热天气下工作和运动时,应穿浅色、轻而薄、便于散热的运动服装。室内运动时,注意通风。在夏季,必须安排好体育锻炼的时间,运动时间不可过长,中间应有适当的休息,运动量大的项目应放在上午或傍晚进行。其次,要注意防书降温。准备凉开水,有条件时可准备浓度为0.1-0.25%盐水,或绿豆汤。其次,要加强身体锻炼,在机体能耐受的情况下,坚持在较热环境下锻炼,以逐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防止中暑的发生。二、运动创伤的预防和简单的处理方法运动创伤---是在体育教学、训练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运动创伤分类:是处理伤病的前提,也是诊断和治疗的依据。1)根据损伤的时间分:新伤旧伤2)根据损伤的病程分:急性慢性3)根据损伤的程度分:轻伤中度伤重伤4)根据损伤的性质分: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运动创伤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1、止血出血分:外出血: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内出血皮下出血方法:抬高伤肢指压:直接间接:上肢指压止血法下肢指压止血法肩部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带冷敷2、包扎用具:绷带、三角巾等3、固定用具:木条、棉花等4、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仰卧压胸等成年人:(吹)16-18次/分(压)60-80次/分儿童:(吹)18-20次/分(压)80-100次/分搬运用具:担架、木板等常见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方法: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需清洗伤口,用抗菌药物治疗伤口大者还需进行缝合、包扎对有可能受污染的伤口,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减少或停止局部活动止血防血肿活血去瘀、消肿止痛功能锻炼3、骨折:止痛抗休克伤口处理固定制动安全护送4、关节脱位:同上(基本上)5、脑震荡:脑震荡发生后,应立即让受伤者平卧,绝对保持安静。严禁摇动、牵扯,并注意不要随便移动位置。6、溺水:撬开溺水者嘴巴,清除口鼻污泥、杂草和分泌物,如有活动假牙也应取出,并解开其衣扣、裤带等。控水—救护者单膝,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放在大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再按压其背,使肚子里的水倒控体外。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吹气法作人工呼吸,这是对溺水者进行抢救的有效方法。若医护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或游泳场管有医务室者,可使用心脏兴奋剂,以促使其心脏复跳。三、运动中的有关常识1、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锻炼前后及安静时的脉膊、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是逐渐下降或者不变,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并且还有潜力。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如脉搏频率超过10次/分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安静时正常的血压变动范围应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不超过0.5千克。如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显著下降,体重持续减轻,且减轻幅度超过正常体重的1/30时,说明运动量有可能安排不当,要引起注意。尿蛋白也是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的一个常用指标。可以连续地测定训练后或次日晨的尿蛋白的量,如果训练的开始阶段增加,而后逐渐减少,这说明锻炼者对运动量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好现象。如果开始时增加,而后数量不仅不减少,反而逐渐增加,恢复也慢,这说明身体不适应,所安排之运动量应予以及时调整。主观感觉:其内容包括自我感觉、睡眠、食欲、锻炼欲望等。如果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有劲,睡得熟,吃得香,很想参加运动。锻炼后肌肉有轻度酸痛,并有疲劳感,但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日晨即可恢复正常,则说明运动量安排合适。如果在锻炼后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令力,胸骨柄及肝区有疼痛感,头昏脑胀,运动后感到特别疲倦,睡不好,吃不香,易出汗,不想练习,则说明运动量需作适当调整2、合适的运动次数及频率当运动时心率至少要达到最高心率的70%并持续20~40分钟才能有促进代谢的作用,而受损伤的危险性很小。运动达到40~60分钟时可明显减少体重,改善脂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当运动心率接近最大心率的80%时,运动时限可相对缩短。从热量消耗的观点看,每次锻炼最好消耗300千卡热量(相当快步走或慢跑4.8公里),而每周运动耗能至少达到1000千卡。对于平时不运动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要从最大心率的60%,每次运动十分钟开始,用几星期至几个月的时间达到要求的强度和时间。运动的频率可因人而异,但至少每周运动三次,最好渐渐达到每周五次,这样可使运动效果更高,继续增加运动次数意义不大。这里我们想再次强调,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时,一定要从小强度(约
本文标题:2015年炉山第二中学体育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讲座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0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