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5年第三季度院感工作简报
1XXXXXX医院院感工作简报【2015年第3期】主办:院感科(内部资料注意保存)2015年10月20日目录:一、寄语二、医院感染统计资料三、质量控制四、院感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最基本的措施;洗手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能预防医院感染。2二、医院感染统计资料(一)医院感染发生率2015年第三季度出院病例3014例,发生医院感染6例,医院感染率为0.2%。(二)目标性监测1、2015年第三季度共监测剖宫产病例129例,无切口感染病例。2、2015年第三季度共监测新生儿病例60例,无院内感染病例。3、2015年第三季度共检出多重耐药菌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MRSA4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三)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第三季度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见表-1、表-2第三季度各科室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表-1第三季度各科室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表-2(四)2015年第三季度送检标本583例,细菌培养分离出病原体115株,阳性0%10%20%30%40%50%60%70%80%90%100%内内外妇儿骨急五感染全一二产诊官病疾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ICU院7月8月9月平均使用率0%10%20%30%40%50%60%70%80%90%100%内内外妇儿骨急五感染全一二产诊官病疾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院7月8月9月平均使用率3检出率20%,其中G-菌91株,占79%;G+菌23株,占20%;真菌1株,占1%。见表-3、42015年第三季度病原体分布及构成比(%)表-3病原体菌株数构成比大肠埃希菌366%肺炎克雷伯菌152.5%金黄色葡萄球菌91.5%表皮葡萄球菌卡50.9%路邓葡萄球菌40.7%气味沙雷生物1群30.5%他莫拉菌30.5%弗劳地枸橼酸杆菌30.5%聚团肠杆菌30.5%其它菌3430%2015年第三季度内酰胺酶检出统计表表-4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名称株数阳性株数阳性率大肠埃希菌35617%肺炎克雷伯菌1500产酸克雷伯菌100实验总数:51总阳性株数:6总阳性率:12%PG-青霉素酶细菌名称株数阳性株数阳性率金黄色葡萄球菌7685%表皮葡萄球菌33100%卡他莫拉菌33100%路邓葡萄球菌3267%其他菌4375%实验总数:20总阳性株数:17总阳性率:85%41、临床送检标本:2015年第三季度送检标本583份,其中呼吸道标本中咽拭子204份、痰标本96份、鼻咽拭子24份,占56%;血培养标本119份,占20%;外科阑尾/盲肠手术分泌物及腹部拭子32份,占5%;外科、骨科伤口分泌物44份,占8%;尿便标本31份,占5%,其他标本33份,占6%。1、临床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60%以上,不产酶菌株的耐药率也在50%以上。本季度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为0,不产酶菌株的耐药率在20%以上。两种细菌均对米诺环素,诺氟沙星全部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2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5%。因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的菌株的最好选择,其次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制剂。因标本较少,阳性菌基数低,暂不对其他阳性菌分析。2、本季度细菌阳性检出率较低,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呼吸道标本较多,尤其是儿科咽拭子标本多,儿科患者病情急,但病程较短,培养阳性患儿呼吸道症状如缓解,临床医师就不需要做药敏鉴定试验。(2)临床送检的痰标本合格率较低,如果患者在培养前再使用过抗菌药物,痰培养阳性检出率就较低。(3)一般外科阑尾/盲肠手术分泌物及腹部拭子培养阳性率高,本季度外科标本送检量少。(4)血培养阳性率低,在采血时间和频率上,一定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发热初期或高峰时抽血。对怀疑菌血症的患者,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五)环境卫生监测情况:见表-5第三季度环境卫生、化学消毒剂、灭菌物品监测汇总表表-5种类采样数(份)合格数(份)合格率%分分析析5空气363597%物体表面161487%工作人员手1616100%重复使用灭菌器械66100%內镜44100%含氯消毒剂1616100%2%戊二醛11100%新生儿病房暖箱22100%分析:1、空气培养细菌超标科室急诊科2、物体表面监测细菌超标科室儿科五官科上述不合格科室院感科与科室积极沟通,查找原因,重新监测均合格。三、质量控制按照院感质量控制标准要求,现将全院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反馈如下:反馈:(一)使用中的碘伏、酒精无开瓶日期(各科室普遍存在);(二)冰箱、空调、抢救车有灰尘(各科室普遍存在);(三)产房医务人员未按要求着装;(四)口腔科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五)垃圾分类不全(各科室普遍存在);(六)院感病例未及时上报;建议:(一)及时标注碘伏、酒精开瓶日期;(二)科室设备保存清洁;(三)产房医务人员按要求着装;(四)口腔科加强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五)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明确;(六)望各科室及时上报院感病例;表扬:内二科、骨科院感病例上报及时;见表-6第三度院感检查扣分情况表-6科室扣分科室扣分科室扣分6內一科1妇产科1.5手术室0.8骨科0.8内二科0.6急诊科1儿科1外科0.7供应室0.8五官科0.5感染疾病科0.7口腔科1胃镜室0.5检验科0.8ICU0.5四、院感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7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8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本文标题:2015年第三季度院感工作简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2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