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3济南中考语文复习资料2
2005-2012年济南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二)五、文言文阅读:1、【2005年】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余闻之也久。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三)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太宗益刻意临学_____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又以问著,对如初。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2、【2006年】(二)[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7、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9、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___的思想感情。(3分)3、【2007年】[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始皇议欲大苑囿①,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②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故将请旨。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③,然佳哉!漆城荡荡④,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注释]①苑囿(yuànyòu)养禽兽以供帝王打猎的园林。②优旃(zhān):秦朝宫廷中的一个演员。③愁费:愁,忧愁;费,花费。④荡荡:漂亮而光滑。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①王之蔽.甚矣②始皇议欲大.苑囿7、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漆城虽于百姓愁费D故虽有名马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甲文中,“王曰:‘善。’”表明了齐王对邹忌所言持的态度;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了他对两位君主的想法持的态度。(2分)10、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4分)相同:不同:4、【2008年】[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追者反.曰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夫以老者之智D.属予作文以记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0、乙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分)5、【2009年】【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季文子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②,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③以子为爱④,且不华国⑤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注】①相:辅佐。②上卿:古代最高的官衔。③其:表推测,“也许,大概”的意思。④爱:吝啬。⑤使国家有光彩。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6.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临”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2分)把酒临风临:成语:7.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B.①则有心旷神怡②入则无法家拂士C.①或异二者之为②无衣帛之妾D.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安陵君其许寡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9.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10.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6、【2010年】【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即素重幽居,遂葺宇⑦其上。幸富菊花,编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⑧,岂徒⑨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仆:自己的谦称。②谢病:托病辞官。③薜(bì)萝:这里指隐土。④梅溪:山名,在吴均的故乡故彰。⑤岫(xiù):山洞。⑥英英: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声。⑦葺宇:修建茅屋。⑧仁智所乐:《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⑨徒:只,仅仅。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1)晓雾将歇.()(2)蝉吟鹤唳.()7.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复前行,欲穷其.林C.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①自康乐以.来②扶苏以.数谏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9.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静景、动景的句子,填入下面的表格。(4分)《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静景动景1O.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7、【2011年】【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昔者,虢①君骄恣自伐②,谄谀亲贵③,谏臣诛逐,政治踳乱④,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⑤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梁糗⑥。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⑦,臣愿谏,恐先说亡……。”虢君作色而怒。……遂徒行,即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⑧自易,逊⑨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节选自贾谊《虢君好谀》)【注】①虢:读(guó)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自伐:刚愎自用。③谄谀亲贵:信任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小人。④踳:(chǔn)乱:杂乱。⑤御:车夫。⑥腶:(duàn)脯梁糗:肉及粮食等食品。⑦至言:忠言。⑧块:大土块。⑨逊:悄悄地溜走。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知之何以不谏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①以光.先帝遗德光:②知寡人亡.邪亡:8.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恢弘志士之.气②何故储之.B、①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御以.块自易C、①至于.泽中②皆以美于.徐公D、①为.禽兽食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0.乙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由此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建议的重要性。(都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8、【2012年】《桃花源记》选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密,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人视端容寂其.真无马耶B.闻之.,欣然规往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学而.不思则罔则玉成雪岭际天而.来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8.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三)远公讲论远公
本文标题:2013济南中考语文复习资料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2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