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5年继续教育通识模块答案5
1.请阐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书法特点是: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2.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以美养善,美善合一”的审美观点?在中国音乐史上,明代的古琴家徐上瀛是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所著的《溪山琴况》继承了前代琴论的成果,融儒道释思想为一体,并对如何使古琴臻于尽善尽美之境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论文尝试运用音乐理论与哲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和哲学思想的视角出发,来挖掘徐上瀛《溪山琴况》中所蕴含的音乐理论及其美学思想。论文分七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古琴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发展和地位、关于徐上瀛与《溪山琴况》的简介以及“和淡清雅”四况在《溪山琴况》中的重要性、论文的结构和所用文献由来。第一章,论“和”,主要对“和”的文本内涵、“和”对儒家音乐审美观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和”况与诸况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出了“和”况的重要地位,以及儒家音乐审美思想对《溪山琴况》的重要影响。第二章,论“淡”,主要对“淡”况的文本内涵、其对道家音乐审美观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淡”况与诸况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道家思想对《溪山琴况》的重要影响以及“淡”况在古琴艺术中的元音。“和”是先秦两汉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与主脉。它历史地体现在对音乐本质与功能的理解与规定、对音乐内涵及其审美形式的认定与要求中。一、音乐因和而生。原始图腾观念的核心即是以一个共同起源来造成族群的和合,原始图腾歌舞以其特有的情感功能现实地实现着这个目的。原始歌舞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图腾)合一的形态特征、“神人以和”的功能目的、众志成诚的情感意志、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文化效用成为了华夏音乐“和”之魂的最早源头。农耕自然经济与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使得原始歌舞中的“和”意识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二、音乐体和而立。情为乐之本,这是中国古人对音乐本质的根本性理解。以此为根基,生发出本真性命之情与合度中节之情两种音乐本质论。儒家认为,音乐应该体现血缘宗法社会的伦理规定,所以适度平和之情为乐之本;道家认为,音乐应该体现人的本真性命规定,所以自然和谐之情为乐之本。两种学说都主张音乐体和而立,但内涵相异。3.谈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物画的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曹植、谢赫、张彦远等人在绘画批评中都十分重视兴成教化的道德伦理作用,形成中国美术批评中的儒家传统精神。而中国古代壁画、卷轴人物画多有表现功勋英雄、帝王将相和令妃顺后、贞妇孝女的形象,这一方面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绘画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其后中国绘画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人物画在表现礼、德和兴成教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胜之处,它以直观感性的形象,描绘帝王功臣、贞女烈士,从而感染观众,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儒家思想在美术批评中,也是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而且在历史中,形成兴成教化的儒家艺术批评传统。
本文标题:2015年继续教育通识模块答案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2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