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5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第九-十一章精编讲义
2015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第九-十一章精编讲义—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实务一、内容结构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薪酬福利管理第一节薪酬管理概述第二节奖金第三节员工福利管理第四节特殊群体的薪酬管理第五节薪酬成本预算与控制第十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培训与开发决策分析第二节培训与开发的组织管理第三节职业生涯管理第十一章劳动关系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第三节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二、2011-2013年考试概况第九章薪酬福利管理年份单选题多选题案例题合计(分)2011年5题5分2题4分3题6分10题15分2012年6题6分2题4分--8题10分2013年4题4分2题4分4题8分10题16分第十章培训与开发年份单选题多选题案例题合计(分)2011年2题2分1题2分--3题4分2012年1题1分1题2分--2题3分2013年--2题4分--2题4分第十一章员工关系管理年份单选题多选题案例题合计(分)2013年5题5分2题4分--7题9分三、主要知识点介绍第九章薪酬福利管理知识点1:战略性薪酬管理企业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成长战略类型:内部成长、外部成长战略指导思想:企业与员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薪酬方案:短期内提供相对低的基本薪酬,长期施行奖金或股票选择权等计划稳定战略或集中战略薪酬决策的集中度比较高,薪酬的确定基础主要是员工从事的职位本身。薪酬结构:基本薪酬和福利所占的比重较大薪酬水平:市场跟随或略高于市场水平的薪酬,长期内不会太大增长。收缩战略或精简战略指导思想:将企业经营业绩与员工收入挂钩薪酬结构:基本薪酬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企业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管理创新战略薪酬体系:注重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新的生产方法给予足够的报酬或奖励基本报酬:以劳动力市场通行水平为准且略高于市场水平成本领先战略或成本最低战略追求: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薪酬水平:比竞争对手的薪酬相对较低薪酬结构:奖金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客户中心战略强调客户满意度薪酬体系:根据员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来支付薪酬,或根据客户对员工及员工群体所提供服务的评价来支付奖金。知识点2:薪酬体系设计的步骤(6步)(1)明确企业基本现状及战略目标(重要前提条件)(2)工作分析及职位评价:工作分析是确定薪酬体系的基础,职位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决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3)薪酬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决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问题。(4)确定薪酬水平(5)薪酬结构设计(6)薪酬预算与控制知识点3:薪酬结构设计的步骤(4步)1.确定薪酬等级数量及级差(恒定、变动)2.确定薪酬变动范围与薪酬变动比率薪酬变动范围=最高值-最低值薪酬变动比率=(最高值-最低值)/最低值3.确定薪酬区间中值与薪酬区间的渗透度薪酬区间的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4.确定相邻薪酬等级之间的交叉与重叠处于较低位置的相邻薪酬等级之间的交叉重叠度一般都较大。处于较高位置的相邻薪酬等级之间的交叉重叠度一般都较小。知识点4:奖金1.个人奖励计划常见形式:计件制、计时制;佣金制(销售职位普遍使用)分类:单纯~;混合~(适合销售难度较大的行业);超额~:适合较为稳定的行业管理奖励计划:对经理进行奖励。行为鼓励计划:奖励员工符合公司利益的具体行为成就。优点:降低了监督成本,能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劳动力成本,易操作,易于沟通。个人奖励性薪酬不累加到员工的基本薪酬中缺点:一些职位很难再以物质产出的方式区分员工的个人绩效;可能会导致员工只做有利于其获得报酬的事情,不利于员工个人技能发展。2.团队奖励计划3.短期奖励计划与长期奖励计划短期奖励计划:绩效加薪、一次性奖金优势:减少了固定薪酬成本的增加;可以保障企业各等级薪酬范围的固定性。月/季度奖金特殊绩效奖励计划长期奖励计划:现股计划、期股计划、期权计划:员工到期可以行使这种权利,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知识点5:员工福利管理好的员工福利计划的特征:亲和性、灵活性、竞争性、成本效能、可操作性、特色性。弹性福利计划类型附加福利计划:在不降低原有薪酬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条件下,提供给员工一张特殊的信用卡,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商品或福利。混合匹配福利计划: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企业提供的福利领域中决定每种福利的多少,但是总福利水平不变核心福利计划:为员工提供包括健康保险、人寿保险以及其他一系列企业认为所有员工都必须拥有的福利项目的福利组合,然后让员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其他的福利项目,或者增加一种核心福利项目的保障。标准福利计划:企业为员工提供一些标准的福利项目组合,员工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组合,但不能自行构建福利组合。员工持股计划特点:股人或认购者必须是本企业工作的员工;员工所认购的股份在转让、交易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设计原则:应能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应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能够改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员工持股额的分配:多数企业根据职位、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将员工持股额拉开差距。知识点6:经营者薪酬1.年薪制以企业会计年度为时间单位,根据经营者的业绩好坏而计发薪酬的一种薪酬制度(高风险)优点:(1)设置上比较灵活(2)薪酬结构中加大了风险收入的比例,有利于责任、风险和收入相对的基础上加大激励力度。(3)可以把年薪收入的一部分直接转化成为股权激励形式,从而把经营者薪酬与资产所有者利益及企业发展前景紧密结合。缺点:(1)确定了经营者的最低业绩目标和封顶奖金;(2)往往会将目标计划定低,使其更易于实现。年薪制的五种模式模式薪酬结构准公务员型基薪+津贴+养老金计划(高层;国企)一揽子型单一固定数量(经营者;特殊问题待解决的企业)非持股多元化型基薪+津贴+风险收入(效益收入和奖金)+养老金计划(经营者;非股份制企业、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持股多元化型基薪+津贴+风险收入(含股权、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养老金计划(经营者;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分配权型基薪+津贴+风险收入(以“分配权”“分配权”期权形式体现)+养老金计划(经营者、各类企业)2.股票期权计划特征: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受益人可买也可不买公司股票;只有在行权价低于行权时本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才有价值;公司无偿给予经营者的优点:企业股东的资产权益首先得到保障。可以让经营者分享企业的预期收益,在风险较小的前提下得到较大的激励。激励手段比较灵活。缺点:只适于上市公司且成长性好、股价呈强势上涨的上市公司。需要依托规范而有生气的股票市场,需要公司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容易诱发弄虚作假、恶意操纵和短期炒作等不良行为。难以准确的衡量经营者的表现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知识点7:销售人员薪酬特点以结果为导向模式纯佣金制全部薪酬收入都来自于佣金优点:薪酬收入与工作绩效直接挂钩,薪酬成本管理较低缺点:缺乏稳定性,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因起大幅波动;可能造成上下级之间、新旧员工之间的较大薪酬差距,不利于培养销售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基本薪酬加佣金制、基本薪酬加奖金基本薪酬加佣金加奖金制保险、饮食行业销售人员:高佣金+低基本薪酬对技术含量较高,市场较为狭窄,销售周期较长产品的销售人员:高基本薪酬+低佣金或奖金知识点8:薪酬成本预算方法与控制方法第十章培训与开发知识点1:培训与开发的组织体系中小型组织: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培训与开发工作通常是某个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一项职责大型组织:一般设置专业的机构设置模式:隶属于人力资源部,是其中的一个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并列,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大型的实行分权化管理的组织:企业大学:独立的培训与开发机构的扩大发展模式知识点2: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估1.反应评估:主观感受和看法(最基本、最常用)。问卷调查法应用最为普遍。2.学习评估:在知识、技能或态度是有了提高或改变3.工作行为评估:是否带来了受训人员行为上的改变,以及受训人员把所学的运用到工作上的程度。(组织高管层和直接主管特别关心)行为评价量表是最常用的方法。4.结果评估:硬指标、软指标。(最重要的内容,是最具说服力的评价指标,也是组织高管层最关心)5.投资收益评估:成本收益。(组织很少进行,困难且昂贵)知识点3:职业兴趣类型现实型:有运动或机械操作能力,偏好户外活动(与社会型完全对立)。研究型: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与企业型完全对立)。艺术型: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与常规型完全对立)。社会型:善于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企业型:有支配能力,追求权力和地位。常规型喜欢从事资料工作,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知识点4:职业生涯锚1.特点:产生于早期职业生涯阶段:以个体习得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不可能根据各种测试提前进行预测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2.施恩的职业生涯锚类型(5种)技术/职能能力型:拒绝一般性管理工作;愿意在其技术/职能领域管理他人。管理能力型:追求一般性管理工作,且责任越大越好;具有强烈的升迁动机,以提升等级和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具有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对组织有很大的依赖性。安全稳定型:追求安全、稳定的职业前途;注重情感的安全稳定。自主独立型:选择职业时绝不放弃自身的自由,视自主为第一需要;有很强的职业承诺。创造型:有强烈的创造需求和欲望,发明创造是他们工作的强大驱动力;有冒险精神。第十一章劳动关系知识点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雇佣关系: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冲突与合作: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层级结构:个别—基础、集体(工会为代表)—核心、社会(政府作为直接主体介入)—总体。知识点2: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个别劳权(1)内容主要涉及:是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2)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以及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集体劳权(1)工会来代表劳动者具体行使。(2)涉及的主要是劳动者如何通过有组织的行动来维护和保障个别劳权的程序性的权利。(3)主要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以及集体参与权。知识点3:合作与冲突(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冲突表现形式从员工的角度:罢工(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怠工、辞职、抵制、设立工人纠察线阻止其他工友进入工厂等形式。从雇主的角度:关闭工厂(最严重的情况)、设立黑名单、惩罚带头员工等知识点4: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知识点5:世界各典型国家劳资关系的不同模式德国模式劳资协议自治:是德国劳资关系领域的基本制度。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劳资双方自治的基本格局。集体谈判成为战后调整劳资关系的核心机制。德国的工厂委员会制度是一种员工参与制度日本模式三大支柱: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工会企业化:是日本工会运动的一大特色。最显著的特点:以家族式劳资关系模式维持劳资关系的稳定。“经营者统合模式”的代表。美国模式重视市场的作用;政府干预有限。劳资合作是美国劳资关系的主要原则,是“多元放任模式”的代表国家。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其浓厚的自由化、分散化色彩上。知识点6: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14年教材新增)工资集体协议就是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一般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职工和企业双方均可在原工资协议期满前60日内,向对方书面提出协商意见书,进行下一轮的工资集体协商,做好新旧工资协议的相互衔接。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1)工资协议的实质内容,包括: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的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及职工保险福利方面的待遇;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2)关于工资协议本身的规定,包括:工资协议的期限;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提出工资
本文标题:2015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第九-十一章精编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2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