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2015年苏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工作思路
1/6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苏州智慧教育奠基——2015年苏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工作思路201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和“三通三促”目标,以满足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依托“智慧苏州”规划,推动“智慧教育”基础设施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重点工程推进为抓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为抓手,推动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苏州建设成为一流的国家智慧教育区域综合试点示范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办好公平、优质、适切的教育提供强大引擎。一、超前部署,不断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1.圆满完成直属学校教育光网升级工程。2014年已经完成了市区9所直属学校的光网升级工程,2015年将其余26所直属学校及教育局进行光网升级,提供裸光纤接入,采用OTN波分组网方案,通过选用不同型号的OTN设备,实现电教馆与学校之间4路GE或8路GE的互联,分支点汇聚GE专线业务,最后将业务封装到10G波道中进行传输,全面完成直属学校和相关单位的光网升级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与各县市区域的千兆互联。2.统一和完善教育城域网整体部署和架构。对升级后的网络进行重新规划,根据业务将数据分成不同的波长传输,保证各业务间相互不影响;每个学校与电教馆连接带宽为万兆,根据业务种类(互联网业务、标准化考场业务、E卡通业务、视频监控业务、未来教室业务、教育城域网内部资源业务等)分成8个不同波长传输,每个波长传输速率为1G。根据不同业务的安全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保证各业务间的数据加密要求;提高了链路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光纤链路资源。完善网络架构,实现网络安全、通畅、高效。3.探索部署直属学校单位上网认证系统。苏州教育城域网承载了苏州教育信息化绝大多数的应用。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各种网络攻击、病毒木马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网络。所以,我们对教育城域网内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一方面,杜绝非法用户联入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在出现安全事故后进行追查。另外在教育城域网内进行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能打通直属学校的校园网壁垒,做到在整个直属学校范围内无缝连接漫游上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直属学校都可以通过身份认证后连入苏州教育城域网。保证了网络的连续性和随时性,真正做到苏州教育城域网的统一使用和管理。4.积极推进未来教室建设工程。教室是一种物理环境,必须能够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撑。在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富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室环境应是一种:“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这种教室被称为未来教室。未来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的物化,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2014年已经完成了18间标准未来教室的基础上,完成14所学校未来教室的建设任务(并将其纳入政府信息惠民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未来教室云平台的部署(硬件设备75万),完成全市未来教室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远程教学、教研、等多种功能。2/65.完成E卡通与市民卡的融合工程。鉴于E卡通建设和运维中产生的诸多问题:移动公司、东大智能公司和银行三方协议到2014年12月终止,其设备、制卡、运维等资金中断,原芯片停产(全国唯一一家),网络规划(无备用)、运维模式(无监管)等问题。2015年必须将E卡通纳入苏州市信息惠民工程,依托已建成的市民卡和教育E卡通系统,按照市民卡相关标准,实现教育E卡通与市民卡“两卡合一”、全面融合。全面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通过校内外功能和应用的不断完善,全面提高我市各中小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供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及其他综合应用,为我市教育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保障,加快“智慧教育”的建设步伐。6.完成基础数据库基本建设。目前,由于我市教育信息化各平台或系统间数据标准不一,难以进行数据统整合与对接,也无法做到数据共享,同一条信息在不同系统中的数据不尽相同等现象严重,为进一步有效促进教育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教育数据的互联和共享,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构建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信息枢纽,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苏州市国家智慧教育区域综合试点城市建设。苏州市教育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是教育管理、教育服务以及决策分析的基础,一个完善的“智慧教育”基础数据库,包括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和教育单位信息库。将学生信息,教职员工信息,学校、教育局等教育单位信息等数据采集入库,并与苏州市人口基础信息库、苏州市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等信息平台对接,共享教育基础数据,获取人口、机构、地理信息等数据,为教育应用以及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要建设覆盖全省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等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重点实现学生、教师、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等各类数据日常管理信息化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化,为重大项目实施提供监管和支撑。严格按照《江苏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导出使用管理规则(暂行)》进行数据的规范,通过前置接口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系统、数据清洗整合系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业务管理等系统实现两级数据的对接、完善与应用等。二、加强培训,提升区域教师数字化素养基础网络、未来教室、智慧校园等工程建设投入是智慧教育的基础,但投入之目的在于应用,应用之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广大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都能真正熟练掌握,才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设备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培训显得尤为重要。1.网络安全培训。依托高等院校对区域网络管理人员、信息主任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区域网络管理人员和信息主任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直属学校光网升级升级工程结束后,研讨论证并出台网络架构规范和安全策略手册。并以各学校为实践对象进行现场操作培训和考核。2.未来教室培训。未来教室的培训要作为2015年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的重点工作来抓。一要充分利用已有专家型教师,抓好种子教师的培训,开展“以点带面”的全覆盖的3/6培训。二要将未来教室培训有效结合在领导力高研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研班中,通过组合培训方式。三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性培训:学科突破、扎实推进,以学校优势学科进行整合,进行突破,成为该学校在未来教室应用上的拳头产品,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学科,成为学科整合的中心校;成立团队,深入研究。未来教室的应用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深入研究、改进、完善的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让未来教室的应用与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3.各类竞赛培训。竞赛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个重要的途径,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前的正对性培训。例如未来教室环境下的课程设计、课件制作、微课、MOOC、“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方面的培训和研讨交流等,加快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三、强化应用,推进“智慧校园”持续发展“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更高发展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全市计划通过3年时间,实现适用范围的学校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新跨越,并重点建设20-3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使先进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领域创新的重要手段,让学校系统中各要素的协作与互动更加集约高效、更加便捷智能,形成某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应用。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根本,智慧课堂是智慧校园的核心,让学生智慧是智慧校园的终极目标。(一)突出应用创新、重在教学服务。1.智能化管理应用服务。依托国家、省、大市、县(市、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校园进出人员身份管理、考勤管理、学校资产监控与数据泄密管理、办公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务管理和安防管理智能化。其中,重点提供数字行政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文件流转、知识共享、信息发布、公文审批等政务活动,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重点提供数字教务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重点提供电子档案袋管理服务,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重点提供数字家校互通服务,支持家长与学校进行便捷的沟通交流。2.智能化教学应用服务。依托华中师范大学“未来教室”、中国联通“班班通”等教学资源云平台,为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提供智能化服务。其中,重点提供电子备课和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重点提供网络教学服务,支持教师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教育教学新模式;重点提供在线学习评估服务,支持教师对学生开展在线测评和评价管理;重点提供远程实时授课服务,支持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支持校际教师间远程评课互动;重点提供教研网络社区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档案袋服务,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3.智能化自主学习服务。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在相关区域教育云平台上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网络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4/6内容,并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以电子书包、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灵活利用基于统一教育资源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课堂笔记、课件下载和信息订阅、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和提交、辅导答疑、考勤信息和成绩查询、学习工具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二)技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根据学校实际,利用无线网、物联网、彩虹云、云点、IPV6等技术对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与教育城域网的互联互通。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支持视频点播,以及电视电话会议、数据、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宽带的多媒体运用;采用智能化的装备管理对装备使用情况的自动追踪、管理和控制,全面保障校园信息安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采用由多机构、多用户协同参与编辑的“群建共享”模式,实现数字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要从“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要善于把学习者在使用资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转换成生成性资源,对后续学习者的学习和课程资源的改进起到重要作用。资源建设是应用的前提,以资源为基础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创新,要抓住“开发、应用和服务”经度和“硬件、技术和内容”维度,以这张信息化的经纬网络整体推进苏州教育信息化进程。硬件技术内容开发对现有硬件进行合理开发,为教育所用开发小应用,免费提供学校使用开发并汇聚资源应用指导硬件的应用提供培训和教育教学技术应用指导资源的应用服务提供硬件的维修和运维保障提供技术的支撑服务具体教育教学内容的服务(三)一校一案在特色,能力机制可持续1.强化过程性推进。成立智慧校园专家库,推行“一校一案”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严格申报程序,重在特色创新。必须有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建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数据素养的教师队伍,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实行专家蹲点指导,过程性评价,过程性奖励。2.扎实推进教学领域里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要具体到每个教师、每个课堂。要充分抓住全国“一师一优课”活动,从基础做起,从每一位老师做起,通过这“草根”的做法让教师行动起来,首先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上好一节课,只要求先
本文标题:2015年苏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工作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2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