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3级八年级(下)语文半期试题
-1-2013级八年级(下)语文半期试题注:第一大题做在机读卡上,用2B铅笔填涂第二、三、四题做在答题卷上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琐.屑suǒ颓.唐tuí投掷.zhìB、轻蔑.miè文质彬彬.bīng火钵.bōC、窸.索xī厮.守sī嗫嚅..nièrúD、暴躁.zào窥.镜kuī载.渴载饥zài2、下列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B、【懵懵懂懂】“懵懂”的重叠形式。糊涂,不明事理。C、【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D、【肆无忌惮】任意行动,胆子很大。3、下列加点文言字词解释恰当的一项是:()A、【时时而间.进】偶尔B、【改容式.车】车上的扶手。现在写作“轼”C、【即更.刮目相待】更加D、【关.河.梦断】边关河流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识的一项是()A、《日出》一文中黄省三被解雇的原因就是“身后没有人撑腰”。B、《钦差大臣》(节选)一文的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漫画式的人物形象;2、辛辣、幽默的语言风格;3、结构精巧的剧情设计。C、《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在表达形式上,艾青以“堆积”的句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来表情达意。D、《铁骑兵》一文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也有些“歪打正着”,然而,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童年》写的是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他以自传体小说形式展开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C、《钦差大臣》选自《果戈理小说戏剧选》,作者是苏联作家果戈理。D、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是写记叙文、小说、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6、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安分守己愤慨世故寻欢作乐B、鸡犬不宁生吞活剥叱骂荆棘C、文质彬彬顽固不化呆若木鸡轻蔑D、毫不迟疑俯是皆拾寄人篱下狼藉7、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2-A、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B、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像星星。C、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D、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8、下列成语出处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语“门庭若市”出自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B、成语“闻鸡起舞”出自课文《祖逖北伐》。C、成语“刮目相待”出自课文《孙权劝学》。D、成语“一鼓作气”出自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下面四篇诗文按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细柳营》②《采薇》③《邹忌讽齐王纳谏》④《诉衷情》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10、从上下句连贯的角度看,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笼,。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只有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我们才感到它的可贵。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便是思想顽固不化....。C、最后兄弟俩被逼得远走高飞....,到济南谋生。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1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听了/军愁B、今/齐地/方千里C、当年/万里/觅封侯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3、下列对古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细柳营》一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B、《公输》一文不仅体现了墨家的“仁爱”“非攻”思想,而且充分展示了墨子能说会道的口才。C、《采薇》一诗,在语言上,重言的运用(如:依依、霏霏、迟迟)增强了节奏感,增加了诗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D、《诉衷情》一词,“胡未来,鬓先秋,泪空流”。三个字句,形成排比,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意思贯珠,说不尽平生不得志。14、对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C、【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3-D、【胡未灭,鬓先秋】胡虏还未消灭,鬓早衰,鬓发早已白了。1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美吾妻之美.我者B、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天子为.动C、诚大王诚.能命将出师D、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公输盘不说.16、下列文言名子的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忌不自信B、皆朝于齐C、宁何罪之有D、将以攻宋二、填空题17、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摇篮曲”了?”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的自我解嘲道:“”⑴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⑵如果你是这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18、默写:⑴、禅房花木深。⑵、遥望是君家,。⑶、此生谁料,,。⑷、,坐断东南战未休。19、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划线处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将序号填在横线上,并加以改正。其实,对“减负”也要具体分析。长期以来,①中小学生学习确实过重,应该下大力抓“减负”,②但学生的课业负担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增加的?这是“减负”中首先应该研究的问题。只有这样。③才能对症下药,找准症结,“减压”收到实效。A、用词不当的句子是:,应改为:。B、有歧义的句子是:,应改为:。C、语序不当的句子是:,应改为:。三、阅读(一)、阅读《永久的悔》(节选),完成20—25题。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候出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4-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20、给文段中标有“□”打上标点符号。21、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这个儿子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22、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的修辞方法是,其作用是。23、道出了母亲没有笑过的真正原因的句子是。24、文段中写到“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难解”与“易解”似乎自相矛盾。作者“难解”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说它“易解”呢?25、联系全文看,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感情?(二)、阅读《采薇》一诗,完成26—29题。(原诗省略)26、解释加点的字。⑴杨柳依依..()⑵今我来思.()⑶载.渴载饥()⑷行道迟迟..()27、分析“杨柳依依..”中加点的词语28、“雨雪霏霏”一句是描写,其作用是。29、直抒胸臆,写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诗句是:,。(三)、阅读文章,完成30—35题。生日⑴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⑵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过生日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⑶屋里的电灯,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⑷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大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7岁生日,过不过?⑸(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⑹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修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有这习惯了。”⑺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着叹息和莫名..的遗憾。⑻我们大家对她隐瞒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年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⑼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的是儿子的生日而不-5-是自己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闪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⑽妻子和儿子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⑾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⑿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⒀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⒁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⒂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30、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文中的词语。⑴: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⑵:抽噎,抽抽搭搭地哭。31、第⑴⑵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32、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33、第⑺段中的“莫名”与第(9)段中的“莫大”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34、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两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35、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母亲:“我”妻子:四、写作3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00字以上的作文。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电脑。把联系交给手机,把行走交给汽车,把健康交给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请以“不该丢失的”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各。答题卷二、填空题:(8分)17、⑴(0.5分)-6-⑵(0.5分)18、⑴(1分)⑵(1分)⑶(1分)⑷(1分)19、A、,(1分)B、,(1分)C、,(1分)三、阅读题(31分)(一)、12分20、,,,(2分)21、(2分)22、(2分)23、(2分)24、(2分)25、(2分)(二)8分26、,,,(2分)27、(2分)28、,(2分)29、,(2分)(三)11分30、,(1分)31、,,(3分)32、①②(2分)33、(2分)-7-34、(a)处:(1分)(b)处:(1分)35、,,((2分)四、作文(63分)-8--9-
本文标题:2013级八年级(下)语文半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3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