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5年高校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帮助: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建构科学教学观的基础。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有管理提供了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出教材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裴斯泰洛齐的《论教学方法》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4.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务及其相互关系。认知是个体认识世界、获得并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6.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7.意志过程,人的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8.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9.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一些时间。10.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掌握)11.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作为于独立学科出现始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心理学体系称为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2.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步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3.华生,行为主义代表,刺激——反映,将心理学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人和动物的行为上,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4.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认知学派的源头。5.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无意识研究,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分析,提出防御机制概念。6.人本主义心理学办的第三势力,马斯洛,罗杰斯。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开潜能的制约和影响。7.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第二节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时期,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z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教育心理学关注的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发展的总方向,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有到高级、通过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而其普遍的规律性表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2.高尔顿遗传决定论,(洛克经验决定论,华生行为主义;金纳新行为义,是环境决定论)3.遗传与环境论结合由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论。4.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环境决定论,综合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z5.8个阶段:婴儿期(0-1.5岁),基本信息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3-5)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6-12)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12-18)自我同一性和角度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18-25)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期(25-65)生育对停滞的冲突;成熟期(65以上)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z6.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1)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主要在是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逻辑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2)人类心理发展不能在社会环境以外进行,同时,儿童心理发展离开了教育就无法实现;(3)在人类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维果茨基认为主要由三个方面来推动: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燕尾服,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4)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三个重要观念,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量佳期限。Z7.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时的情况下借助于另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Z8.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思维在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强调心理的起源受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以及儿童心理的发展对教学依赖关系等,至今对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仍有积极的供鉴作用。9.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教育内容的正当性;教育要求的适合性;教育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教育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第二章高等教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1.教学心理学是规律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学校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及初创时期,1903年桑代克,行为主义代表者,出版了《教育学心理》,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一卷论人的本性,二卷学习心理,三卷人的个性差异。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提供了大量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工作,也为行为主义统治教育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4.纷争阶段,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流派林立。5.兼容阶段,人本主义思想逐渐渗透到教育心理学中,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6.成熟阶段,将行为主义、认知学派、社会文化学派、人本学派的合理内核融为一体,提出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Z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这质量;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伦理性原则、事实求是、系统性、发展性10.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研究前的准备工作:选择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设计、确定并选择研究对象、制订研究方案。(2)心理研究进行中的工作:挑选被试和被试分组、研究变量的控制、注意研究中的真实性、建立研究档案、及时记录研究资料(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束时的工作:统计分析研究的结果、撰写研究报告。1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实验法、思辨法、测验法。12.观察法:进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某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以其发现心理活动及其发展的规律,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13.观察法的种类:长期、定期;全面、重点;自然、控制;直接、间接;参与和非参与。14.实施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使观察结果具有代表性,应设计好抽样方案,特别是选好观察对象和时段;在进行观察时,最好不让被观察者察觉;在实际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带有主观偏见;事先对观察记录的方法和记录方式做出规定;进行动态对比研究,需要做长期反复的观察。15.观察法的特点:观察的直接性和结果的可靠性;适用性。16.调查法主要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17.问卷法的特点:简便易行、取样大,代表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资料;结论比较客观;被调查者的合作不易控制;问卷回收率较低。18.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题目设计与研究目的要一致;问题的数量及难度要适度;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19.访谈法的技巧:亲切善意的访问态度;把握主题,善于引导;明确提问、避免误会;准确记录访谈内容;不要妨碍对方的谈话。20.心理测验的种类: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21.心理测验的注意问题:正确选择测验量表、慎重对待测验结果、施测人员应以过专门的训练,保证施测过程标准化。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1.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特点:社会快速转型,现实问题复杂多变;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在成长中获得的关注减少;互联网的普及,开阔了视野,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2.当代大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师生关系中。3.学习共同体的师生关系的意思: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之间是一咱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z4.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认知特点看,认知和思维敏税,追求效率化;从情绪特征看,当代大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从人格特征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关注;从信仰追求看,当代大学生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从人际交往看,当代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从恋爱与性观念看,当代大学生渴望和正视爱情,性态度呈现出开放性特征。5.心理健康心理的各个方面及心理活动过程协调统一,适应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主要强调积极的心理状态;内外协调统一的状态;把适应在,特别是社会适应,看作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z6.心理健康的标准: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作为标准;以是否合乎社会规范为标准;以社会生活适应状况为标准;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以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心理机能的充分发挥为标准。7.心理健康标准的倾向:强调多学派心理健康观在心理健康标准研究中的体现和整合;开始注意生存标准与发展标准的统一和协调;兼顾影响心理健康各因素的静态分析和动态评估。z8.国内学者王登峰张伯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善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Z9.大学生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危机心理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Z1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全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性原则;预防、调治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11.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讲座,普及心是健康知识;建立咨询机构,开展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心理素质培养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和咨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态度和自在我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积极向上的学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着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同学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共同成长进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的课表教学中去,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学科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促进学生把经验、技能转化为精神财富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因材施教;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z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育理念上,以发展为重,避免以矫治为主;在教育目标上以开发潜能为目的,避免以治疗、解压预防为目标;在教育途径上,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并加强体验性互动的开展,打破以课堂教学和谈话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注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1.教师角色: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与促进者、组织者与管理者、反思者与研究者、终身学习者。Z2.高校教师业角色的形成:(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息阶段(2)促进教师职业形成的主要条件: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树
本文标题:2015年高校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3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