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1
2015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江苏卷(一)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三语文组胡建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A.瞥见引人注目排山倒海B.洞察备受瞩目铺天盖地C.瞥见引人注目铺天盖地D.洞察备受瞩目排山倒海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组词语是()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①④B.②⑤C.③⑤D.④⑥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括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A.⑤②③①④B.④①③⑤②C.⑤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⑤5.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最贴切...的一项是()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一一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鬂上。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B.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C.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D.生活丰富美好,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理敏捷,是中夏钟元常之伦也。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于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为璋奉使诣先主,先主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裔还,城门乃开。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先是,益州郡杀太守正昂,耆帅①雍阁恩信著于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乃以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阄遂趑趄!不宾,假鬼教曰:“张府君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粗,不足杀,令缚与吴。”于是遂送裔于权。会先主薨,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可从权请裔。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之知也,故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日:“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上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日:“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权又谓裔日:“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阁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日:“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已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已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黯,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教十里,追者不能及。既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常称日:“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日:“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科,皆此类也。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加辅汉将军,领长史如故。建兴八年卒。子笔嗣,历三郡守监军。笔弟都,太子中庶子。(选自《三国志·卷四十-》)【注】①趑趄(zlju):踌躇不定,怀有二心。②谈啁(tiao)流速:谈吐诙谐机灵敏捷。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典作农战之器典:掌管B.故许芝遣裔遣:派遣C.深悔不能阳愚阳:假装D.裔还书与所亲日亲:父母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外虽泽而内实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犹贤于买臣之妻若七郑而有益于君C.男子张君嗣附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裔广泛涉猎史-#,曾任鱼复K、巴郡太守等职。在益州太守人选的问题上,朝廷不用雍闽,而用张裔。雍阁担心自己交结东吴的事情9l文露,就借口把张裔打发到吴国。B.张裔应答敏捷,以朱买臣妻子的不贤惠,回应孙权借卓文君私奔之事对蜀地风俗的讥讽;以五十八岁以前是父母给的生命为由,巧妙回答了孙权提出的报恩问题。C.张裔谈吐幽默诙谐,有一次他要向诸葛亮咨询事务,临行时,有数百人送行,马车满街都是。张裔后来写信给家人说,人们敬重的是丞相长史这个职衔,他为这个职衔累得要死。D.张裔十分讲义气,好友杨恭死后,张裔照顾他的家人,并帮助他的后代成家立业。他还抚恤故旧,救济衰落的家族。后来虽然官至辅汉将军,仍然讲义气。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是,益州郡杀太守正昂,耆率雍闽恩信著于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2)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5·广东省惠州市调研考试·10】赠惠山僧惠衷诗宋·苏轼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①。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②已不看。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杨梅尚带酸。注:①将心:僧人用安心法,使人神清性定。②《楞严经》,佛教经典。1.首联写了惠山僧人重要的生活内容,请作简要解说。2.从第三联可以看到苏轼的心态吗?试作简析。四、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15·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15】(1),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2)瀚海阑干百丈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5),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6)怀良辰以孤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五、现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15·泰安市一模·19~22】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杨志军①公元前121年,西汉名将霍去病领军入驻湟水流域,在土著草顶房的一侧,筑起屯兵之所西平亭。西宁作为城市的历史从此开始。②这座城市后来让人有了这样的期许: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一天之内领略三种以上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西宁便是首选。③西宁把分布在广袤天地间那些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情彩和质量的文化凹凸集纳起来,让它成了一个民族交融、风情粘连的立体浓缩版。城东的伊斯兰文化,浓烈如圣地麦加;城南的藏传佛教文化,原生如古佛临世;城中的儒道文化,坚实如城垣不摧。还有星罗棋布的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使这座城市具有了民族交汇地带人文呈现的所有特征。著名的东关清真大寺是汉式宫殿和阿拉伯寺庙的融合,而脊顶的镏金宝瓶以及鸣经楼上的小经筒却又彰显藏传佛教的经典饰风,这样的组合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西宁有两个大广场,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大广场就是大舞场,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气势磅礴的千人集体舞,各个民族,男女老少,汇聚在这里狂舞锅庄。锅庄是遍布藏区的藏族圆圈舞,它可以消除疲劳和烦恼,产生爱情和喜乐。现在爱情照样产生,但已经跨越了民族界限,汉藏婚姻以先锋时尚的方式继续演绎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看着他们的下一代茁壮成长.你会发现那已经不仅是民族融合而是血液融合了。藏民穿着汉服,汉民操着藏语,见你一声“乔得冒”(你好),分手一声“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很多场合都这样,你都分不清谁是谁了。我有一个朋友老家在北京,他总说:“乔得冒您哪。”或者说:“扎西德勒您哪。”说久了,连藏族朋友也学他:“乔得冒您哪。”在藏族地区,汉族才是“少数民族”,因此首先是汉民的藏化.这是生存的需要,比如你必须习惯喝奶茶、吃糌粑,必须遵从藏族的风俗习惯以及信仰等等,其次才是藏民的汉化,藏民的汉化是一种走向进步的表现,是藏民族自发而必然的趋势。④由于冬天漫长、夏天短暂,西宁人对绿色的追逐,跟牛羊是一样的,跟鸟儿是一样的,顽强执着得几近疯狂。只要有点树林子就能冒出个茶园,只要有个茶园就能常常爆满。喝茶,吃酒,唱歌,跳舞,城市和人群,在这里诠释出了最本真的意义,那就是不管生存多么忙累、艰难,人都要创造享受,享受附带着忧伤,因为一直不肯放弃的,还有期待。西宁的佛爷藏里的经,塔尔寺的宝瓶,想烂了肝花花疼烂了心,望麻了一对大眼睛。我不认为这仅仅是一首情歌,西宁人的“大眼睛”望得更远,他们认为“藏里的经”才是值得“想烂”“疼烂”的真经。所以,西宁成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起始。⑤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从西宁延伸而去,就像伸出两条结实的臂膀,紧紧搂定了西藏。青藏高原—青海和西藏,因为这两条命脉的存在,使亘古及今的一体联通变得可触可感.它既是整一的地理板块、区域板块、民族板块,又是整一的风情板块、文化板块、经济板块,它在不可分割也从未分割过的意义上,成为中国的信仰大陆、福音高地。而西宁就是高地的门户,是历辈达赖喇嘛和班禅活佛的尊师宗喀巴的诞生地,它发祥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并在一块八宝莲花的福地上,生长出了一棵十万叶片上自然描绘着十万狮子吼佛像的菩提树。六百多年前的西宁人意识到这是震惊世界的奇迹,在奔走相告的激动平息之后,垒起石板,围树造塔,于是有了塔尔寺。⑥塔尔寺是信仰的灯塔,为的是把众生引向光明与和平、高尚与幸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塔尔寺从来不仅仅是藏族人的圣地,汉族人的心灵也大都有着对它的依附和崇敬。有一次,我拣了一把塔尔寺大金瓦殿前菩提树的叶子,带给一个汉族朋友久病不愈的母亲,告诉她这种树叶有祛除病魔的作用,这在我不过是给她一种心理安慰。但一个月以后,朋友告诉我,自从喝了那些树叶泡的水,母亲的病渐渐好了。我知道这位汉族母亲的心里早就耸立着神奇的塔尔寺,所以塔尔寺的树叶才是灵验的,是和藏族人共同的信仰治好了她的病,而不是我或者树叶。(选自《中国作家网》)1.请简述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1)看着他们的下一代茁壮成长,你会发现那已经不仅是民族融合而是血液融合了。(2)在这里诠释出了最本真的意义。3.文章第⑥段讲了“树叶治病”的故事,简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结合文意,探究文章以“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为题有哪些妙处。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5·郑州市质量预测·1~3】人喻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4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