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提要]农村劳动力是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结合推拉理论模型,构建包含城市因素、农村因素、农村劳动力动态因素等三因素推拉理论模型,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提供参考。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推拉理论;影响因素基金项目: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下农民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2015zc014)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7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及人社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都提出多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对于农村劳动力而言,是选择融入城市生活还是加入新农村建设队伍是一个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笔者结合推拉理论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提供参考。一、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关于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推拉理论。推拉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社会学家雷文斯坦,他提出了人口迁移规律的基本分析框架。而最先提出“推拉理论”的学者是巴格内,他指出,流入地的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条件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的不利的生活条件就是推力。人口流动就由这两股力量前拉后推所决定。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迁移理论,即研究人口流动和移民最有影响的“推拉理论”。并将其分为推理、拉力。推理主要指的是农村基本生活设施的缺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不佳等构成了推力,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向其他地区迁移。迁移目的地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工资、发达的基础设施等形成了目的地的拉力,吸引人们往该地流动,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都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学界已形成大量研究成果。胡文静(2013)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制度因素、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吕文静(2014)、隋欣(2015)对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就业渠道窄、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障差异、自身水平不高等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陈世海(2014)对农民工返乡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讨。陈会广(2012)从城乡收入、就业环境、土地权益等方面对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陈文超(2014)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家庭因素是影响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二、模型构建及因素分析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推拉理论模型,加入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构建出包含城市因素、农村因素、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的三因素推拉理论模型,其中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是动态变化的,某一因素的不同水平可能是推力也可能是拉力。(一)城市因素1、推力因素。对于农村劳动力而言,在城市就业门槛较高,受人力资本水平的限制,例如对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较高,有关研究表明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总体偏低,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而用人单位偏向聘用有一定学位、技能证书的劳动力。缺乏技能及学位水平较低等因素已经成为导致农村劳动力较难就业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户籍制度正在加快改革步伐,但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造成了巨大阻力,杨桂宏(2014)等学者指出户籍制度是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形成歧视的重要原因。同时,户籍制度背后的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公共基础资源严重不均导致进城农村劳动力缺乏归属感,幸福指数偏低。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子女教育问题,部门城市规定农村劳动力随迁子女接受教育,必须提供本地居住证、缴纳六个月以上社保方可入学,子女教育输在了起跑线上。《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表明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明显下降,被拖欠工资的比重却在上升,这些问题无疑成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重要推力。2、拉力因素。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体比例的不断上升及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城市巨大的发展空间给予文化程度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大施展才华的平台。城市新兴产业的不断突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城市群的大力建设等经济增长动力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数据表明,近五年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2.7%,月均收入增幅达1,300元,城乡工作巨大的收入差也成为拉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同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浓厚的文化氛围、便利的交通设施都成为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到城市生活的重要拉力。(二)农村因素1、推力因素。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逐渐成为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巨大推力。一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所需的劳动力数量明显减少;二是耕地面积日益下降。虽然我国耕地面积世界排名第四,达到20.25亿亩,但2015年年内减少耕地面积9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52亩;三是农业产业效益低下。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年递增,但高昂的农药、化肥及人工成本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最终出现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现象;四是农村企业规模偏小。农村企业的发展事关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年来农村企业受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融资难、市场竞争能力差等影响发展规模有所回落,劳动力需求下降。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其他产业转移,从而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的传统观念认为每个农民都应该实现“鲤鱼跳农门”,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活,实现城市梦,这也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要因素。2、拉力因素。一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二是农村创业环境逐步改善。金融危机以来,返乡农民工日益增多,部分农民工加入了创业行列并获得了成功。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农村的创业环境日益浓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三是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电商呈现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了压缩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收入的主流方向;四是多项惠农政策的支持。政府各级部门出台了多项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及补贴政策,例如种粮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补贴政策,间接提高农业产业收入水平;五是耕地的生活保障功能。耕地除了具有提供?r业收入的功能外,还是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依托。(三)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是影响转移意愿的动态条件,同一因素的不同水平会引发不同的转移意愿。一是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曾旭辉(2016)通过研究得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向非农行业转移呈现出不可逆的趋势越强,反之越低;二是信息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以自发转移、朋友介绍、组织转移等方式为主,信息渠道获取能力强、转移意愿就强,反之则弱;三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必备技能,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普通话水平较差、语言交流能力偏弱,有关研究表明,语言能力较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进入城市工作;四是生活方式。城市生活相比农村生活而言,呈现出快节奏、高消费、压力大等方面的特征,而农村生活节奏慢、压力小。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追逐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期望进入城市生活,而喜欢安静生活的老一代农民工则倾向于选择回流;五是家庭因素及乡土情结。一方面是由于家中有老年人或是幼儿需要劳动力照顾;另一方面是浓厚的乡土情结,拥有乡土情结的劳动力倾向于选择农村生活,而没有乡土情结的农村劳动力倾向于转移至城市生活。三、结语农村劳动力是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要结合面临的城市、农村、自身三个方面的推力因素、拉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合理转移。主要参考文献:[1]姚梦竹.基于城市视角的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王娟娟.基于推拉理论构建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系统模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3.47.[3]胡文静.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瓶颈――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4]张坤.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7.[5]陈世海.农民工回流辨析:基于现有研究的讨论[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3.
本文标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7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