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七套(配答案)
2012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七套(配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632年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英国哲学家是()。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A.教师B.学法C.课程表D.学校环境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5.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社会生产B.人口数量C.科学技术D.自然环境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9.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A.以学习为主B.具有独立人格C.学生是未成年人D.具有儿童天性1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1.“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提出的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1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A.“诗、书、礼、乐、射、数”B.“诗、书、礼、乐、御、数”C.“礼、乐、射、御、书、数”D.“礼、乐、射、御、诗、画”1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A.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B.以智育为主C.以教学为主D.以活动为主16.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相结合的教育思想。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17.“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8.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在()。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文艺复兴时期D.资本主义社会19.学生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所以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A.领会B.检查C.巩固D.理解20.“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A.生存权B.隐私权C.受尊重权利D.身心健康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___确定主题_______、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22.教学原则是对___教学规律_______的反映。23.遗传是个体发展的___物质前提_______。24.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___.间接经验_______,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25.学生档案有两种:___集体档案_______和个体档案。26.班主任是___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27.课程的设计要正确估计儿童的_____智力_____与能力,既不可估计过高,也不可估计过低。28.教学方法是为完成___教学任务_______而采用的办法。29.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_____自主_____、多样、持续的发展。30.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____准确、明了、有逻辑性。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32.导向性原则更多的是以国家的政治要求和社会性质作为提出原则的支持点。()33.教学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永远有德育。()34.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35.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36.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学生的精神生活》。()37.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儿童的中心地位。()3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的是引导式教学。()39.充分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学记》。()40.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42.制约课程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3.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44.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基本要求?4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本题15分)46.试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三、判断题答案31.×32.√33.√34.√35.×36.√37.×38.×39.×40.√四、简答题41.【答案要点】其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42.【答案要点】制约课程的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科技革新。它们都影响着课程的变革。43.【答案要点】(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其基本要求有二: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教学;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44.【答案要点】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的基本要求是:(1)作业内容要符合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45.【答案要点】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是:(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五、论述题46.【答案要点】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有:(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要仔细周到地考虑每一项具体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哪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要使学生掌握何种类型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什么样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目标的确定要做到明确、具体。开展任何一次课外活动都不能目标不明,为活动而活动。加强课外活动的计划性是保证课外活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课程计划要求,对小学阶段课外活动要有整体设想与安排,然后要将这个整体设想与安排分解到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一周,还要落实到部门和具体人的身上。(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因此,课外活动本身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具有自觉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最佳心理状态,每次参加活动都能既满足各自需要,乐意参加,又确实增长见识,有所得益。(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以自主的姿态来组织、参加活动,使他们从中学会自治、自理和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不宜发号施令、包办代替。心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著作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桑代克C.艾宾浩斯D.华生2.在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中,重点进行基本规划的是下列哪一部分()。A.教学的具体细节B.教学情境的创设C.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D.教学的主要步骤和内容3.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研究表明,一般9岁以下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主要处于()。A.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普通伦理水平5.采用暂时隔离法,改交儿童的不良行为应遵循()oA.1岁1分钟原则B.1岁3分钟原则C.1岁30分钟原则D.1岁1小时原则6.按斯金纳的观点,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A.练习B.同化C.顺应D.强化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需要等,属于()。A.生理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8.有研究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9.增加要学习新材料的相关信息,以达到促进学生对新材料理解和记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A.深度加工方法B.组块化编码C.适当过度学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10.培养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采用()。A.发现法B.讲解法C.示范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11.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下列哪项影响的表现()。A.定势B.逆向迁移C.正迁移D.水平迁移12.在给学生分配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应该是()。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减少课堂混乱C.照顾优秀学生D.照顾后进学生13.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哪种影响的结果()。A.同化说B.痕迹消退说C.动机说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1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C.认知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15.学生对自己学习内容和任务的认知,以及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二、填空题:1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社会环境___两个方面。17.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期是___2___岁。1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__概念学习____和命题学习。19.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__操作模仿____、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0.研究表明,熟练程度达到_____150%_时的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好。21.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__资源管理策略___三种。22.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___认知结构___。23.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___.理解问题__、提出假设和检验阶段四个阶段。24.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__独创性____。2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学习需要___和学习期待。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____.内部动机__和外部动机。2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道德行为____三种成分。2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____教师的领导风格__、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29.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相似性、____原有认知结构__、学习的心向与定势。30.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__动作技能目标____。31.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32.通过对一些行为进行奖励使之越来越接近期望的目标。这种促使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为___行为塑造法___。33.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____关注学生__三个阶段。34.一般认为,
本文标题:2012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七套(配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7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