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9)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D)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杜威E.凯洛夫2.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ACD)。A.苏格拉底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E.夸美纽斯3.马克思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是(A)。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E.神创论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C)。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E.新教育运动5.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A)。A.舒尔茨B.弗里德曼C.斯特鲁密林D.亚当斯密E.威廉佩蒂6.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B)。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意识形态D.民族性格E.文化传统7.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A)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比结论教育更重要。A.能力教育B.集体教育C.情感教育D.价值观教育E.素质教育8.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E.活动因素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A)。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E.变动性10.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的是(C)。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E.教育机制11.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ABCDE)。A.教育政策的制定B.教育制度的建立C.教育内容的确定D.教育方法的选择E.教育效果的评价12.独生子女的进取心强,表现在他们有较强的(BCDE)。A.虚荣心B.自信心C.好胜心D.优越感E.自豪感13.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体现在(ABCDE)。A.民主平等B.朋友式关系C.友好D.互相帮助E.彼此理解1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E.经验中心论的代表15.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ABCE)。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6.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17.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E.课程资源18.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A)。A.笔试B.口试C.操作实验D.课堂表现E.操行评定法19.教师向学生系统全面描述事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和概括科学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是(C)。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话E.讲谈20.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E.尼德兰的伊拉斯谟21.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DE)。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E.培养国际化素养教学的一般任务是:(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E.评比竞赛法23.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C)而提出来的。A.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E.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24.班会的特点包括(ABC)。A.集体性B.自主性C.针对性D.随意性E.计划性25.班主任与家长的通讯方式主要有(ABCDE)。A.书信联系B.《学生手册》联系C.《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D.电话联系E.网络联系26.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A.制定计划B.组织实施C.评价总结D.结果分析E.评定谈话27.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ACD)。A.调查报告B.研究方案C.学术论文D.实验报告E.选题报告28.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D)。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E.叙事研究法29.“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一段教育目的的表述出自(C)。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宪法》C.《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E.《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0.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ABCDE)。A.目标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得当D.组织有效E.体验积极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亚里士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2.杜威是_现代_教育的代表。3.汉代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的教育政策。4.遗传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和发展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5.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6.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生产起重要作用。7.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8.教育的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教育的性质。9.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_提高全民素质_________为根本主旨。10.国家规定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11.我国从2001年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概念。12.教学的中心环节是___上课_______。13.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了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14.班主任评价具有鉴定______、导向、激励作用。15.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是构思与设计。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没有教育程度的限制。答:错误。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2.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手段,但难以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教育。答:错误。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并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答:正确。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一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5.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答:错误。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答:(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1分)(2)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1分)(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1分)(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2分)2.讲授法为什么会成为中学最常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是:对教师而言,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内容,在传递什么,传递多少以及怎样传递上,教师有较大自主性;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教授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其他教学法都要与之配合的方法。(2分)讲授法的不足是:如果运用不当,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分)基本要求:第一,注意启发诱导;第二,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第三,讲究语言艺术;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2分)3.什么是德育模式?当代较有影响的德育模式有哪些?各种德育模式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2分)当前比较重要的德育模式有:(1)认知模式(皮亚杰、柯尔伯格)重知;(1分)(2)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重情;(1分)(3)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重行。(1分)4.简述教师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4.答: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是:(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1分)(2)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1分)(3)实施行动研究:搜集资料、拟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1分)(4)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2分)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1.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联系。答: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3分)“五育”的联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与统帅作用。(2分)(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2分)(3)体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2分)(4)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2分)(5)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和技能。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2分)2.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①依法执教,严谨治教;②爱岗敬业,廉洁从教。(3分)(2)热爱学生。①全面关心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严格要求学生;④理解和宽容学生;⑤解放和放飞学生。(4分)(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①善于与同事合作;②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4分)(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①加强修炼;②言行一致。(4分)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会的特征有: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和首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是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主观能动性。一、不定项选择题1.D【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人。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点的教学思想。2.ACD【解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哲;昆体良是罗马教育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教育家,生活的年代是16至17世纪。3.A【解析】(1)神话起源论,中国宋朝的朱熹、西方的《圣经》都持这种观点;(2)生物起源论,
本文标题: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8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