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2年新课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测控
2012年新课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测控专题:化学计量(精品)第I卷(共15小题,60分)一、选择题1、由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水)、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水),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有A.1摩尔水的质量B.1摩尔水蒸气的质量C.1摩尔水的体积D.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2、(2011新课标全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3、(2012创新题)标准状况下,mgA气体与ngB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m∶nB.25℃时,1kg气体A与1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C.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m∶nD.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与B的体积比为m∶n4、(2011江苏高考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LX气体和1LY气体完全反应后生成1L水蒸气和1L氮气。X、Y两种气体是A.H2、N2O4B.H2、N2O3C.H2、N2OD.H2、NO26、(2011年长沙模拟)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现在amolNaH与bmolAl粉混合物跟足量的水反应(ab),在标准状况下可收集到氢气的量为A.56aLB.(32a+b)molC.(a+32b)molD.56bL7、(2011年西安质检)在a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2-4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离子浓度(mol·L-1)为A.2b-c2aB.2b-caC.2b-c3aD.2b-c6a8、(2011海南)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来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D.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A[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B.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Fe3+10、(2010年高考四川理综)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ρ=(17V+22400)/(22.4+22.4V)B.w=17c/(1000ρ)C.w=17V/(17V+22400)D.c=1000Vρ/(17V+22400)11、(2011广东高考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3gNO2含有nA个氧原子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12、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A.0.008889B.0.08000C.0.1200D.0.240013、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CuO和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12COCOCO2CO2n(CuO)n(C)B.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11.5FeCl2FeCl2FeCl3FeCl3n(Cl2)n(Fe)C.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后铝的存在形式:34Al(OH)3Al3+Al(OH)3AlO2-AlO2-n(NaOH)n(AlCl3)D.氨水与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铵盐:14、(2011西安模拟,1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D.一定温度下,1L0.50mol·L-1NH4Cl溶液与2L0.25mol·L-1NH4Cl溶液含NH4+物质的量不同15、(2011上海,17)120mL含有0.20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mol/LB.1.5mol/LC.0.18mol/LD.0.24mol/L第II卷(共40分)16、(基础题)(9分)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放电2O3。(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g/mol(保留一位小数)。(2)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________L。(3)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g铜粉的反应器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变为21.6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精析】(1)假设有1molO2,则3O2―→2O3开始1mol0反应0.3mol0.2mol平衡0.7mol0.2mol所以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7mol0.9mol×32g·mol-1+0.2mol0.9mol×48g·mol-1=35.6g·mol-1。(2)此题应根据差量法计算3O2―→2O3ΔV3214.531.5(3)n(混合气体)=0.896L22.4L·mol-1=0.04mol设臭氧的体积分数为a,根据氧原子守恒0.04mol×a×3+0.04mol×(1-a)×2=21.6g-20.0g16g·mol-1解得a=0.5。答案:(1)35.6(2)3(3)0.517、(基础题)(16分)下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mol/L。(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硫酸性质的实验探究时,需要240mL4.6mol/L的稀H2SO4,则需要取____mL的该硫酸。将上述硫酸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为_____。(3)在配制4.6mol/L稀H2SO4的过程中,下列情况对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____________。②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____________。③用量筒量取浓H2SO4时俯视:____________。(4)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应_________;加蒸馏水到刻度约1cm~2cm处应_________;俯视观察到液面刚好到达刻度线,应_______________;移液时不慎将少量液滴滴在容量瓶外面,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8.4(2)62.5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地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①偏高②偏低③偏低(4)重新配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视线与刻度线相平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重新配制18、(2011温州一轮质检)(15分)根据下列各题所给出的数据,可分别求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试判断并求解。(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若某氢氧化钠溶液VL中含有n个OH-,则可求出此溶液中________为____________。(2)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之比为1∶a,则可求出此溶液中________为________。(3)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则可求出标准状况下氯化氢饱和溶液中________为____________。(4)已知将100mL氯化铝的水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可得到白色固体bg,则可求出原氯化铝溶液中________为____________。答案:(1)物质的量浓度nVNAmol·L-1(2)溶质的质量分数4018a+40(3)溶质的质量分数45.6%(4)物质的量浓度b5.1mol·L-1
本文标题:2012年新课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测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8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