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2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2人格特征。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2测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3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4临床法。5个案法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研究领域,分为4个层次1基础研究2心理现象研究3心理对象研究4活动领域层次5)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6)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4完形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使来访者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7认知主义心理学8精神心理学。当代心理学呈现出多种研究取向整合和分支学科繁茂发展的特点。7)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的指导。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8)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品德2广博的知识3完善的人格4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之一。系统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创新能力。5专业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包括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心理产生的主要基础。)和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脑由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脑神经一共是12对。2)通常将生长和发育分为4个时期。胎儿期,初生儿到成人的时期,成人期,老年期3)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只具有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而不具有反射能力。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部分组成。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最早提出和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发明“斯金纳箱”。5)广义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它包括动物心理的发生于发展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分为10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也叫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也叫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14.15-17.18岁)青年中期(19-25岁)成年期(25-45岁)中年期(4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6)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以及差异性。个体心里发展的动力:教育和社会。7)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教育,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扩展简答: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4个,相互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片面强调一个事错误的。)一、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1遗传,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代的过程,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成为遗传素质。2生理成熟。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过程,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规律性,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二、自然环境因素,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很大。8)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0-1岁)身高,体重,头面部发生明显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1初中生生理发育成熟,特别是性机能成熟,使初中生有成人感,独立倾向日益严重。2心理发展有这样的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初中生考虑问题比较片面,冲动和草率。情绪上心理活动强烈,固执,狂暴,自我意识发展的盲目膨胀,情感抗挫折能力差。这些都会引起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盲目自尊或妄自菲薄,情绪易大起大落。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危机期及如何度过答案为9-15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过渡性。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表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在身体发育方面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具体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2闭锁性。指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而在汤姆利尔茨的理论中称作内部的获得时期。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青少年的闭锁性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而拒绝回答。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不坦率性,对成人闭锁对同龄人开放。3社会性,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社会情感性丰富和稳定,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10)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1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矛盾性体现在: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2高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11)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概念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用逻辑法则的发展。高中生的情绪的发展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1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低级生理需要相联系)情绪特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感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迫切需要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忍受能力差13)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初中生。1意识高涨。大约在1-3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2反抗心理。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4岁之间,第二反抗期出现于初中阶段。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有新特点: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14)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高中生逐渐学会了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自己、分析自己。2价值观的确立3自治需求15)(怎样度过初中生的危险期)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初中生: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2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3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高中生: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4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的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的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3)学习的种类。1依学习水平划分,加涅分成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依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理解性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是指新旧知识间内在的有意义联系,非人为联系指新旧知识间存在的观念的一致性。3依学习内容和结果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4)学习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外在行为解释人的行为获得的理论)由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联结学习的公式:S—R。三条学习的定律:准备律(有积极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的动机、心向),练习律(反复强化),效果律(强化物体对那个人本身有吸引力)。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2认知理论(关于某科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公式)基本观点:一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二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三强调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迁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形成。代表人物布鲁纳.3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倡导,他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而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由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5)顿悟学习的条件是在这个领域长期坚持努力的人,长期思考,是勤奋耕耘的人。6)学习迁移有好作用也有坏作用。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实质就是把学得的知识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方法等)加工重组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学以致用,先前知识的运用(正迁移—有利,负迁移—无利)7)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是正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是负迁移。2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4根据迁移内容
本文标题:2012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2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