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3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四章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道路?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打破了对苏联的迷信。1、列宁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实行高度计划和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时代:形成了在公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了样板。苏联的探索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战时共产主义农产品方面①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工业方面②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但到内战末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在私人手里。商品方面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劳动方面④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直接目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主要内容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苏联模式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对外关系上:严重的官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实行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政治上苏联模式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即封建农奴主式的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无所不用其极。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对外关系上苏联模式的视频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想。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风云突变的1956年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强烈的震动,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向布达佩斯行进的苏联坦克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张。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场历史性悲剧。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的墓碑,代表了赫鲁晓夫毁誉参半的一生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占陆地面积由:24%-7.5%;人口由:16亿-12.7亿;共产党由:180-130家;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小结: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出现。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围绕把党内党外、国内外一起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经济问题(1—5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政治、思想问题(6—10条)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努力化消极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党内党外因素、直接间接因素是一对矛盾,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是在这两种因素的矛盾中通过它们之间又统一又斗争而实现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主导统治地位占绝对优势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国外:在苏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如波匈事件,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社会主义的浪潮。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出现了些失误,以及少数干部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脱离群众,引起了部分群众的不满。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1956年9月,中共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八大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的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判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正确的思想和方针。八大的历史贡献: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八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探索的深化和拓展(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手稿1957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分清是非分清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政治上人民同反抗社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义建设社会势力和集团的矛盾工人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等等解决方法:专政和民主两种不同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总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政治思想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科学文化说服教育、讨论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利益通过自由讨论、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
本文标题:2013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