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2年高考山东历史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山东历史试题评析暨2013年高考备考研讨会2012.09.23•Ⅰ试题评析•Ⅱ答卷评析•Ⅲ阅卷评价•Ⅳ教学反思•Ⅴ备考建议2Ⅰ试题评析•一、试题解析•选择题•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表一•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做题•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4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5分)•(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5分)•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10分)•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试题概况•1、试卷结构•2、题型、题量及分值(见下表)年度题型题量分值比重2012年选择题8小题3241%非选择题必做2题3646%选做1题1013%分期考点考查点(个)覆盖率%古代196/6/4/4/4/431/31/21/21/21/21近代233/9/10/12/8/613/39/44/52/35/26现代434/5/7/3/4/49/12/16/7/9/9合计8513/20/21/19/16/1415/24/25/22/19/163、考查内容的范围、比重及整合(1)中外史内容比重(不含选做题10分)范围分值比重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中国古代史1601624%中国近现代史8202841%世界史8162435%5近六年中外史内容比重对比(不含选做题10分)范围分值比重(%)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36分)总分(68分)中古史12/8/8/8/8/166/4/8/5/8/018/12/16/13/16/1626/18/24/19/24/24中近现史16/4/12/16/12/85/30/17/6/20/2021/34/29/22/32/2831/50/43/32/47/41世界史4/20/12/8/12/825/2/11/25/8/1629/22/23/33/20/2443/32/33/49/29/35(2)各模块内容比重(不含选做题10分)模块分值比重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68分)必修一1601624%必修二8162435%必修三8202841%近六年各模块内容及比重(不含选做10分)模块分值(68分)比重%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必修一20/12/12/12/16/162/13/11/11/0/022/25/23/23/16/1632/37/34/34/23/24必修二8/12/20/8/16/827/14/0/25/11/1635/26/20/33/27/2451/38/29/49/40/35必修三4/8/0/12/0/87/9/25/0/25/2011/17/25/12/25/2817/25/37/18/37/41•(3)考查内容的整合•(4)命题角度选择题命题形式年文字材料直接设问表格单选组合选择20125217120114482010512716命题角度年原因、背景目的阶段特征本质实质意义影响记忆2012212212011132220103113非选择题命题角度年背景原因记忆教材影响意义评价概括说明变化认识历史短文2012146124201161983201015252210三、命题特点•1.落实考纲,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考察•2、关注现实,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3、稳中求变,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对试题评价•于平实中见新意——2012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一、试题的考查内容•1、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2、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性。•二、试题的考查目标•1、强调能力立意•2、重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三、试题的呈现形式•1、灵活运用材料,创设新情景•2、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四、问题与建议•1、试题与考纲、考试说明整体一致,但也不尽相同。•2、问题设计略有不足。•3、非选择题答案存在不合理的问题。•4、从试题内容上来看,考查内容存在问题切入点相对集中、考查角度和思维方式雷同7的问题,整合力度还需加强。•5、选修试题出现了形式上不统一,三个试题难度差别较大的现象,不利于选拨。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秉承题量和难度的适度原则。•2、努力提高试题设问和参考答案的质量。•3、试题命制时要尽量提高试题的覆盖面,要根据考察目标和要求加强对试题题型与功能的研究,开发新题型。•4、在选修试题的设计上要保持题型上的一致,不要出现题型不一、难度差距过大的情况,Ⅱ答卷评析•一、得分情况•1、主观试题平均分、难度系数试题名称试题满分平均分难度含缺考不含缺考含缺考不含缺考28(1)(2)(3)209.49.580.470.4829(1)(2)(3)164.985.070.310.3235102.892.960.290.3036102.112.110.210.2137102.92.90.290.29附近六年主观试题平均分、难度系数对比题号27(28)2933(35)34(36)35(37)平均分16.0312.5314.0612.088.77(9.58)6.474.405.697.193.205.075.204.134.233.844.79(2.96)6.043.623.774.570.22(2.11)4.983.043.454.523.44(2.9)难度系数0.660.550.560.480.35(0.48)0.580.400.520.650.290.320.520.410.420.380.48(0.30)0.600.360.370.460.02(0.21)0.490.300.340.450.34(0.29)2、非选择题的分值分布示意图(注:横轴为分数,纵轴为比率。)第28题分值分布示意图-100102005101520258二、第Ⅱ卷答题情况•1、第28题(严复)•第(1)问:•①不会审题,答非所问。•②思路不清晰,•③不能紧扣材料的起止时间,事件张冠李戴,史实掌握不牢固。•④不会概括答案,言语啰嗦,•第(2)问:•①不能正确理解材料内容。•②不能依据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或是照搬所学如严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或是空谈材料,大段照搬原文。•③史实混乱,很多考生颠倒了洋务派和严复的主张,•第(3)问:•①审题存在偏差,很多考生忽视题目要求的“客观原因”,不分主客观,信马由缰。第29题(1)(2)(3)分值分布示意图-505101505101520第35题分值分布示意图01020300246810第36题分值分布示意图010203040024681012第37题分值分布示意图0102030400246810129•②历史概念把握
本文标题:2012年高考山东历史试题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