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2012年高考时政热点问题链接与分析
2012年高考复习备考资料·时政热点问题链接与分析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陈庆平12012年高考时政热点问题链接与分析注:本资料仅提供一些答题的基本思路作为参考。具体答题过程中,学生要根据题目本身的设问以及材料的要求和变化来灵活变通和运用。背景材料部分的内容只作知晓和了解要求,不作识记要求。经济生活分析、政治生活、生活哲学、文化生活分析部分更加注重对于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问题的结合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热点问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材料命题切入点背景材料一: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材料二: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等五部分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背景材料三:2011年11月22日,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其他相关背景材料:1.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倡导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力量。2.央视感动中国十周年。3.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体现——航天精神。4.整治互联网谣言和低俗之风。5.2011年5月,第七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6.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开幕。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年9月18日在贵阳举行。8.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胡锦涛在讲话中给青年学生三点希望: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1.关注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2.思想道德冲突与思想道德建设。3.网络文化建设。4.如何对待传统文化。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6.文化创新。7.文化传播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9.基层文化建设。10.文化继承、保护与开发。【角度分析·经济生活】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1.意义和必要性:(1)生产决定消费,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靠、创、调、转、提、信、开。2012年高考复习备考资料·时政热点问题链接与分析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陈庆平2(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措施:(1)国家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起来,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3)文化企业靠、创、改、调、转、提、信、开。(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角度分析·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2.我国的政府职能:①我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②履行文化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④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惩治文化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3.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主体,发展文化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4.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净化文化环境、推动文化发展。5.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地位、领导方式(思想领导、政治领导)、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独立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角度分析·生活与哲学】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文化建设要立足国情,把握全面的实际、具体、变化发展的实际。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与文化产业的自身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随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文化的发展及作用;道德践行)(2)真理与认识。(文化的发展)(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发展文化的落脚点。)三.辩证法:(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2012年高考复习备考资料·时政热点问题链接与分析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陈庆平3(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文化创新)(4)量变与质变(道德养成与道德践行)(5)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全面和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正确看待互联网、短信等新经济的带来的社会问题)(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7)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分清主流和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我国文化领域存在健康文化和腐朽文化,而我国文化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8)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文化创新)四.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属于社会意识)(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文化体制改革)(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发展文化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道德养成与道德践行)(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树立崇高理想,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在艰苦奋斗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道德养成与道德践行)【角度分析·文化生活】《文化生活》高频考点与核心考点一.文化的作用,发展先进文化的措施1.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独立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如何发展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人类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2年高考复习备考资料·时政热点问题链接与分析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陈庆平4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5)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独立和安全。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w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体现时代精神。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和借鉴有益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反对盲目崇洋,又反对盲目排外。四.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作用(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文化创新的途径(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反对盲目崇洋,又反对盲目排外。(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关注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推进文化创新。五.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我们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2)要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4)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5)要与弘
本文标题:2012年高考时政热点问题链接与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