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试大纲》表述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级为E级。本知识点主要讲解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是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创作风格等皆属此范围。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一、理解关键词语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那么如何理解诗中关键词语呢?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也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如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其中“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千秋佳句。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用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再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其中的“悦”字和“空”字均为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其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杜荀鹤《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面所举齐己《早梅》中的例子。古人讲究炼字,所以诗句中有一些关键词语,使全诗增色。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并体会其妙处。(1)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洪瑹《阮郎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省试骐骥长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湿、疏。“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逸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扶。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3)空、已。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4)淡、滴。“淡”和“滴”,历来备受赞赏,“淡”状出视觉感受,“滴”达出听觉感受,“淡”和“滴”染出一种冷漠、孤寂的境界。(5)红、绿。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二、了解特殊形式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正常表述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正常表述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阅读下面这首晚清五律,然后回答问题。夜舟泊吴城[注]陈三立夜气冥冥白,烟丝窃窃青。孤篷寒上月,微浪稳移星。灯火喧渔港,沧桑换独醒。犹怀中兴略,听角望湖亭。[注]陈三立: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陈宝箴之子。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诗人回南昌西山祭扫父墓,舟行夜泊于鄱阳湖畔的吴城。“孤篷寒上月”一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倒装句式。本应是“寒月上孤篷”。把“孤”“寒”突出在前,强调诗人自己内心孤单、凄寒的感受;形容词“寒”化为动词,竟是说孤篷把冷意带给挂在其上的月,其实是诗人将自己的寒意移情于月亮。三、品味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时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晚唐文学家司空图在《诗品》中把诗歌风格归纳为二十四种: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这里只就古典诗歌的常见风格进行分析。诗品》论“雄浑”:“超之象外,得其环中。”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这些诗都体现了雄浑壮阔的风格。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作,大多具有雄浑壮阔的特征。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全诗境界宏阔、气势雄浑,尤其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豪放即豪迈奔放,狂荡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这类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这些诗句的特色与李白豪放的性格相一致。苏轼的词就带有明显的豪放旷达的色彩,除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外,再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被公认为第一豪放词。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充满了雄健豪放之气。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轩昂威武。“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势如破竹。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酒酣气盛,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尾句中,“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化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一展抱负,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这首词感情奔放豪迈,气象恢弘阔大,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果说豪放是奔涌江流,沉郁就是海底潜流。沉郁顿挫是杜甫的诗歌的主要风格,忧愁是杜诗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顿挫的力作,再如他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浓郁忧愤,动人心弦。首联诗人从形、声、色、态方面表现夔州的特定环境。颔联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颈联点出“秋”字,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常年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其中“悲秋”两字写得尤为沉痛,诗意尤为深沉。尾联写诗人生活艰难,穷困潦倒,白发日多;国难家愁,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这首诗流露出的伤时忧国的情思和深沉的感慨,正是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大凡诗人,在目击人民灾难,身受命运坎坷,痛惜韶光流逝,悲叹壮志未酬时,往往慷慨悲歌。可见,诗人面对动乱的社会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而咏出悲慨之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激荡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再如辛弃疾的词,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信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词的上阙,大段写景,借景抒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所见。尽管江南的秋天天高地阔,江水也宁静、清澈,但作者沉重的心
本文标题: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