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版生物课后巩固作业(人教版必修3)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课后巩固作业(十五)(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3.为了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的基本不变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2-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5.(14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实现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关键生物是______(填字母),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______、_______形式流动。(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_____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_______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打破生物圈中_______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3-(3)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范围为_______。【实验·探究】6.(12分)下面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验,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该实验报告的内容。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落叶、玻璃水槽、标签、塑料布、恒温箱、纱布等。(1)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取_______的落叶分成三等份,用纱布包好,分别埋入装有土壤的三个玻璃水槽并用塑料布封好玻璃水槽的口。②将玻璃水槽贴上标签A、B和C,将A放在_______环境中,B放在0℃环境下,C放在50℃环境中。一个月后,取纱布包。③观察比较A和B两个装置中纱布包中落叶的_______程度。(3)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4-1.【解析】选A。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物质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的特点。2.【解析】选B。自养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因此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含量。该图不能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3.【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验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实验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控制单一变量,故A项正确。B项中的a应该是不变,b可能会部分减少。C项不正确,因为典型土壤中含微生物多,所以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最好。D项没有必要再增加一个对照组,和本实验无关。4.【解析】选B、C、D。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分析如下: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而不能循环利用;碳元素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的,而不是在生物群落的内部;①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②③,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5.【解析】(1)碳循环在无机环境与生活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生物是生产者和分解者。(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变成CO2返回到大气中。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量的碳变成CO2返回到大气中,打破生物圈中碳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3)图中A与B是双向箭头,且化学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进入了A,故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能从A中获取CO2,故为生产者,B、C、D都可以为E提供能量,故E为分解者,C、D为消费者,此题中的食物链就是B→C→D。-5-(4)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最多能量为:100×20%×20%=4kJ;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最少能量为:100×10%×10%=1kJ;故为1kJ~4kJ。答案:(1)B和E(只答一个不可)CO2(含碳)有机物(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碳(3)B→C→D(4)1kJ~4kJ【实验·探究】6.【解析】探究实验是近年高考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拟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试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本实验中课题的拟定既可以用“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课题,也可以用“氧浓度或pH对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课题;试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合理组织答案才能不失分,如设计实验步骤时要依据题目提供材料按照分组编号、材料处理、实验观察等步骤进行;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描述,语言要简练、表达要准确。答案:(1)探究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2)①形状、大小相同②常温(或25℃)③腐烂(3)常温(25℃)条件下比0℃和50℃条件下的落叶腐烂程度大(4)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本文标题:2012版生物课后巩固作业(人教版必修3)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5793 .html